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中央媒体对家风家教的宣传引起了全社会的共鸣和好评。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指出了要“三注重”:即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家庭?家教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家训、家教、家风对立德树人又能发挥哪些作用?这是我们欲加以探讨的问题。
家庭及其德育功能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生活在东亚这个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地缘政治治理关系没有完全摆脱血缘家族关系的影响,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模式,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更是“天下”这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产生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思想。中国人就是在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里生活过来的,重视血缘亲情和家庭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旨在强调家庭对于国家治理、天下兴亡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我们的生活共同体。家是人的出生之地,是人的生活依托和物质家园。我们需要父母亲人的供养,才能完成生理成长、学业发展,才能成家立业。不仅如此,家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如果我们缺乏一种家园感,我们的灵魂就无处栖息安顿,而难以安身立命。有父母才有家,这就是无数中国人过年时都要不远万里回家省亲的原因。
德育是家庭的重要功能。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们从牙牙学语起就开始接受家教,有什么样的家教,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也就是古人说的“爱子,教之以义方”“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家长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往往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都是母教的光辉典范。
良好家风还是人生吉祥幸福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
德教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
家训,主要是指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训示教诲。也有夫妻间、兄弟姐妹间的嘱托和诫勉。它的形式丰富多样,但都具有言简意赅、思想内容精粹、实践针对性强、文字浅显易记、易于教化实践等特点。
家训是家教、家风的文本规范体现和经验积累。家教是长辈对于晚辈的实际教育活动。家训家教的基本功能是伦理教化功能,家训家教在家庭、宗族中有效倡行了敦亲睦邻、立身修德、谦恭处世等伦理道德准则,熏陶培育出品德高尚、清正廉明、为国为民的名臣贤士。家训与家教培育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良好家风则构成了立德树人育才的良好家庭环境与风气。
传统家训的内容一般来说包括睦亲治家、教子立身、处世之道几个方面。
《朱子家训》的作者是宋代大儒朱熹,他以弘扬理学为己任,力求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朱子家训》必然以道德作为其核心,其内容体现出对五伦关系及其道德义务的宣扬,当然也涉及到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处理以及个人修养,但其开篇却是先讲各种人伦道德义务,具有某种非家训而呈国教的意味。他的儒家宗师地位,使他所写的家训就更多的具有官方正统道德宣示的意味,如其开宗明义就说:“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当然家训这种文本都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朱子家训》除了这种伦理纲常、道德规范的宣示外,也有一些人际之道的教训,如“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涉及齐家与个人修养的如“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朱柏庐《治家格言》显然以治家为重点,体现了传统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方式和齐家之道。它仅522字,但其巨大影响却一直延续到当代。其文首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坚。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些讲究家庭清洁卫生,注意安全,节俭持家,礼貌待客,未雨绸缪等等思想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持久深刻的影响。“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这些人际之道、处世之方也为中国人所长期珍视。
吴越钱氏家族是指吴越国开创者钱镠及其后裔。钱镠为五代时吴越国的开国国王,对杭州和江浙一带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其子孙代代有名人,如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钱大昕,当代政治家和学者钱其琛、钱正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钟书、钱复、钱穆皆是其后裔。《钱氏家训》作为一本王家家训,既包括修身、齐家内容,也包括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四个部分分得非常清楚,即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体现了传统家训的修齐治平的全面追求。一般家训涉及国家政治治理内容的不多,由于它是地方王家家训,因此,在第四部分专门讲政治治理原则和个人官德官守。比如:从政的基本原则:“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严以驭役,宽以恤民。”治国不可能不谋利,利以养民济世,如何谋利?“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另外,还讲到了官员的品德修养问题:“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集思广益,力戒“愚而自专”,保持谨慎、谦虚、礼让之官德情操。最后要坚持“节用”的理财原则,“进贤”的人才原则,“兴学”的强国原则,“交邻”的邦交原则:“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都是宝贵的政治历史经验的集中表达。
重视家教家风、立德树人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共同生活中,经过培育并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风气、风尚。家风对人的道德、人格的成长确实是通过无形的“熏育”,即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在家人和睦、夫妻恩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往往大多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心理,也有较强的爱的能力。而在一个天天充满暴力、冷战的家庭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其人格与心理很难不受负面影响。又比如,少年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模仿。因此,家长每天在干什么,孩子就会模仿。如家长天天都在看书学习,就容易培养起孩子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而家长天天打麻将却要孩子去学习,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家教、家风不仅对小孩这个未来的公民发生影响,而且对已经成年的家庭成员也会发生重要影响。家风对于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还具有倡廉、助廉,促进家庭吉祥幸福的作用。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教育他们树立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良好观念,明白见利忘义、贪赃枉法都是不道德的事情,要为全社会做表率。从政家庭的干部是否能够廉洁从政,不仅关系到本人的从政与人生之路是否平安,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吉祥安康。大多数从政官员都是家庭的顶梁柱,一旦有事,对家人生活和子女心理都会带来很大冲击和影响,这种反面教训不可不引起我们重视。
(作者:肖群忠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