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丝绸之路上的先行者

2017/5/15 18:23:31 点击数: 【字体:


丝绸之路上的先行者

敦煌壁画中的张骞出使西域图。

丝绸之路上的先行者
青铜塞种武士,新疆伊犁巩乃斯河南岸出土,新疆博物馆藏。

丝绸之路上的先行者

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尓罕帖木儿王朝贵妇陵墓。

张骞:深入丝路东段的汉朝使节

  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率匈奴人甘父和100多名随从离开长安,但在河西地区为匈奴所获,被送到漠北单于庭。单于拘留了张骞,但未加虐待,还嫁女给他为妻生子。但张骞却不忘使命,十余年后寻机逃脱,到达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大宛派人送他们到康居(阿姆河以北粟特之地),康居又把他们送到大月氏。虽然张骞尽力劝说,但大月氏人不愿意联合汉朝再与匈奴为敌。张骞只得归还,途经今新疆南部,最终回到长安。张骞虽然没有达到说服大月氏与汉朝结盟的出使目的,但他在西域辗转十多年,第一次给中原人带来了西域地区丰富而可靠的消息。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劝说乌孙迁回河西故地,与汉朝共同对付匈奴。张骞本人直接到乌孙,他派出若干副使分别前往康居、大宛、大月氏。此时乌孙首领猎骄靡已年迈,不能控制部落,而各首领不愿再回河西故地。不过乌孙派出使臣随同张骞回汉,向汉朝进献乌孙马。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天山南路与天山北路两道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黄瓜、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东西方的商人们纷纷沿着张骞探出的道路往来贸易。从那个时代起,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西域历史从此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与中原之间的“丝马贸易关系”正式开始,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如果说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的建立使从地中海到中亚的商路贯通,马其顿亚历山大的东征使这条商路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话,那么大月氏、乌孙的东迁和张骞的出使又使这条交通线向东伸及中原,丝绸之路从此全线贯通。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或作三宝,生于云南昆阳县知代村,作为回回幼童被明军虏阉,被分配至燕王朱棣府中为太监,渐受信用,燕王夺位后受赐姓郑。郑和自幼好学,身为回回人,与西亚天方有天然的联系;又入佛门,利于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沟通。

  永乐三年(1405年)夏,郑和率船队自苏州刘家河(即今江苏太仓浏河)行至福建。同年冬趁北风经占城、爪哇、旧港(今苏门答腊岛巨港)、苏门答腊(今苏门答腊岛之萨马朗加)、南巫里、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最后抵达古里(今印度西南沿海之卡利卡特)。苏门答腊在古代是东南亚—孟加拉湾地区主要的航向分流中心。郑和船队多次从这里派分船队分赴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榜葛剌(今孟加拉国)、锡兰山和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等地。第二和第三次航海的最远目的港都是印度的古里。其中第二次出使时在锡兰山立汉文、波斯文和泰米尔文3种文字石碑,颂扬了锡兰佛教之盛,及明船队向当地佛寺布施之事。

  郑和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第四次出洋,抵波斯湾忽鲁谟斯(今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第五次出洋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冬,其大半航线与第四次同,抵达忽鲁谟斯,再沿阿拉伯半岛西南行经阿丹,渡红海进入东非,访问沿岸诸地而后返回,船队回到中国的时间是永乐十七年(1419年)夏。第六次为永乐十九年(1421年)冬,忽鲁谟斯等16国使臣归国,成祖遣郑和率船队同行。明朝船队及其分遣队造访了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剌撒、不剌哇、甘巴里等许多国家。

海屯一世:穿越中亚的小亚美尼亚国王

  海屯即小亚美尼亚国王海屯一世(Hethum I,1226—1269年在位)。小亚美尼亚是13世纪小亚细亚东南部的基督教国家,1244年归附蒙古,成为属国。

  1254年春,海屯一世遵从定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金帐汗国汗、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子拔都之命,东行谒见元宪宗蒙哥皇帝。其一行经谷儿只(今高加索山之南格鲁吉亚),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山脉),于当年5月至伏尔加河下游拔都宫帐,再奉命继续沿钦察草原东行,渡扎牙黑河(今乌拉尔河的突厥语名称),进入中亚草原,溯也儿的石河(今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谷,翻越阿勒泰山,经蒙古草原,于同年9月到达蒙古帝国首都哈剌和林(哈剌和林在元代又称“和林”),受到宪宗蒙哥的接见。当年11月,从蒙古启程,先沿原路越阿勒泰山,南下至畏兀儿,再西行经撒麻耳干、波斯归国。其《行记》收录在他东行的随员、历史学家乞剌可思·刚扎克(Kirakos of Gandjak,1201—1272)所撰之《亚美尼亚史》中,是13世纪东西交通和中亚地理的重要资料,受到学者的注意,先后被译成俄、法、英、德各种文字,有数种汉译本。

马可·波罗:往返于东西方的使者

  马可·波罗是世界最著名旅行家之一,生于1254年,其父是意大利威尼斯商人。1271年,教皇格里高利十世派马可·波罗父亲尼柯罗兄弟携马可·波罗去元廷复命。尼柯罗一家三人行至波斯湾口之忽里模子,准备从海路入元。后改由陆路东行,沿古代丝绸之路经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帕米尔高原、巴达哈伤(今塔吉克斯坦之巴达贺尚省),进入元朝控制下的可失哈儿(今新疆喀什)。当时天山南麓商路被海都叛军切断,他们由可失哈儿西行,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行,经鸦儿看(今叶城)、于阗(今和田)、婼羌(今若羌)等至河西,于1275年抵达上都。

  据马可·波罗自述,他得到元世祖的喜爱,留元为官。他自称多次奉命出巡各地,大约是以随员身份到过中国许多地方。他的游记中提到了许多中国城市,如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京兆(今西安)、成都等,以及那里的风土人情;提到了元朝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如海都、乃颜之乱,阿合马事件等。

  1289年,伊利汗国阿鲁浑汗因其妃伯岳吾氏去世,派使者兀鲁带、阿必失呵、火者三人来元朝请婚。世祖下令选女子阔阔真下嫁伊利汗,马可·波罗一家三人可随使臣取道波斯归国。马可·波罗一行约于1291年初从泉州启程,在海上航行了两年零两个月,经苏门答腊、印度抵达忽里模子。时阿鲁浑汗已死,其弟海合都在位。1293年海合都汗娶阔阔真为妃。马可·波罗等从桃里寺返国。

  1296年,马可·波罗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的海战时被俘,在狱中讲述自己在东方的经历,与之同狱的文学家鲁斯梯安诺(Rustiano)笔录其故事,于1298年成书《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于1324年逝世。

    (本组文章由本报记者杜羽根据刘迎胜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话说丝绸之路》相关内容编辑整理,图片也选自该书)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周代言谏制度与文学发展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