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是一门传统、独立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艺是通过树根的奇异造型和微妙纹理进行巧妙创作,让普通的树根成为一件件精美艺术品。根艺作品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古往今来,民间涌现出不少根艺爱好者,他们在大自然中寻找奇根,在大自然中追求天然艺术。如今,就有这样一位根艺美术师,只身坚持根艺创作28年。他翻山越岭,只为寻找一个心仪的树根;他夜宿荒野,只为挖出一个完整的树根;他把生活水平维持在最底线,只为省出费用买下更多的工具和书籍;他创作了数百件作品,屡获大奖,却从来不舍得卖掉一件。
——引子
郭顺昌和他的根艺作品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默契
初次见到郭顺昌老师,他身着黑色上衣和墨绿色长裤,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深邃的眼神,飘逸的长发,瘦削的脸庞带着微微的笑意,满面热情地把我们迎进屋内。
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根艺作品,几乎挤满了整个房间,只留下一条狭窄的通道。屋内陈设简单,家具甚少,一台老式电脑和一台电视机孤独地立在桌子上,几个老式木箱里也全都装满了他的作品,一张小床上整齐的摆放着很多书籍,有《说文解字一本通》、《草书口诀》、《篆书口诀》等。小小的阳台就是他的简陋工作室,地上放着未完成的作品,简易的工具架上堆满了各种工具,有自制的小锄头、尖头锯、铁锹、剪刀等,这都是他外出寻找树根必带的工具。就是在这样一个狭小简陋的工作室,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在郭顺昌的巧手下诞生。
初识根艺乐
1954年,郭顺昌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市一个中医世家和根艺世家,父亲在卫生局从事中药检验工作,母亲是妇产科医师,叔叔在内科工作。幼年的他常常跟随父亲上山采药,采药中碰到奇形怪状的树根时,父亲总是细心地为他讲解根的故事与知识,耳濡目染,这使他对根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培养了对根艺的特殊感情,为后来的根艺创作奠定了基础。
登封位于嵩山南麓,东临郑州城区,西接古都洛阳,山川秀美,风景如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了郭顺昌的艺术情怀。他从小就酷爱艺术,经常穿梭在山野溪边绘画写生。1978年,郭顺昌顺利考入了湖北大学艺术系,四年大学,他主修国画,系统学习了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等专业艺术知识,在构图、造型方面的学习也对他以后的根艺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巧结根艺缘
1982年,28岁的郭顺昌大学毕业,他又回到了登封,进入了卫生局药政科工作,这等于有了铁饭碗,在当时是人人羡慕的一份好工作。起初,他在这个行业也干的顺顺利利,没有什么大风大浪,日子也过得平和。渐渐地,他觉得这种生活太过平淡,没有什么激情,这让他萌发了挑战自己的念头。曾经,他想过继续他的绘画专业,可转念一想,从事绘画创作的人不计其数,要想在这一行立足实属不易。于是他想到了幼时结缘的根艺,念头一旦萌发就呈野火燎原之势燃烧起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郭顺昌在田埂边徘徊时发现了一个小黄荆根,细看之下,发觉似有古代女子的造型,高高的发髻,低垂的腰身,双手交叉似在施礼。郭顺昌心内大喜,回到家中按照父亲传授的知识与雕刻技术,经过悉心打磨,这件名为《祝福》的根艺作品便诞生了,这是他的处女作,在中国第七届根艺展览上获得了铜奖,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激励。尝到了根艺创作的甜头,体会到了根艺创作的乐趣,从此,他迷上了根艺创作,潜心钻研,细心学习,整日都沉浸在根艺的世界里,他的心思再也回不到原来的平静。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尝试,根艺创作在他的头脑中生根发芽,根艺创作的乐趣始终萦绕心头,他日思夜想的都是根艺。他深知根艺创作的艰难,几番挣扎之后,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辞掉了卫生局的工作,开始了艰辛的根艺创作历程,也迈出了他追求梦想的第一步。
一开始,他的辞职遭到了家里人的强烈反对,家里认为根艺创作没有大的发展前景,妻女甚至也离他而去,但他下定决心要在这条艺术道路上走下去,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他坦言,进行创作的前十年阻力很大,在各种冷嘲热讽和巨大的压力面前,他始终没有退缩,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根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