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立冬—万物收藏 规避寒冬

2015/11/6 15:05:35 点击数: 【字体:

立冬—万物收藏 规避寒冬

    后天是立冬。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过冬。立冬,不仅仅代表冬天的来临,还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冬的意思。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倏然之间,就到了另一个季节。季节的变换,总是不知不觉,悄无声息,犹如人生过境,转眼已是两鬓斑白。

    立冬之后,繁华落尽,视野所及,一片萧索,天地显得格外干净,呈现出一种简单、凄凉的美。河岸将河水热烈拥抱,并且越来越紧,直至抱成冰,水终于被岸留住,与岸彼此相守一冬。远方的雪花,正酝酿着席卷而来,当温暖的炭火生起,冬天就走向更深的时光。

    【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指的是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之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身上的线条和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成大蛤了。

    【民俗】

    迎冬: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乃赏死事,恤孤寡。”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补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比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他肉类做成的补品。

    【禁忌】

    一年四季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古人讲立春的前一天叫“绝冬”,立夏的前一天叫“绝春”,立秋的前一天叫“绝夏”,立冬的前一天叫“绝秋”。“四立”“四绝”之日,正是一年中四季变化的关键交接日,人的身体容易生病。

    立冬天寒,民间忌讳立冬日吃生冷食物,如萝卜、水果等。否则,会损伤身体。

    民间还忌立冬无雨。谚语云:“重阳无雨,立冬晴;立冬无雨,一冬晴。”

    【赏鉴】

    立冬日作

    陆游(唐)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棉。

    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十月十日立冬

    周南(宋)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

    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

    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

    汗手污牙笔,晴檐共秃翁。

    【养生】

    注意防寒保暖:入冬以来,早晚温差较大,特别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注意背、足的保暖。中医认为,人的背部是身之表,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行之处,风寒易从背部入侵肌体。所以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陈疾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胃、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为重要。

    睡前热水泡脚:俗语“寒从足底生”,足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足部也要注意保暖防寒。医生建议,平时可多活动脚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外出晒晒太阳:冬天晒晒太阳,使人浑身舒适,也是很好的保健良方。日光中还可使皮肤组织受到温热的良性刺激,促使表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活跃细胞新陈代谢,改善皮肤组织营养状况,同时还可预防感冒。医生建议,冬季天气好的日子,不妨外出晒晒太阳。

    (如 心 整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