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簧渊源嵩县四百年史略(3)
2013/7/3 17:18:4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闫庄火神班,号称“听十里”)、赵小旦(宜阳人,搭班传艺嵩县大章)、傅友德(定居大坪马河,曾给段宝兴扮马童十余年,从师田玉川)等。还有周边县名家刘永亮、马德乾、胡发生等,最举盛名的是洛阳王二顺。第五代“靠山簧”老艺人们是“豫西调”的奠基人,功载河洛文化史册。
第六代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传承靠山簧的艺人。我名乔社斌,字孝义,是本门六代嫡长传承人,出生于1948年。现任:嵩县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豫剧豫西调靠山簧嵩县研究学会会长、嵩县文化艺术联谊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当年家父给我起名的初衷是:保家卫国要能文能武,唱戏也要会文会武。对家要尽孝,对友要重义。我从小随父学艺,苦练童子功。十几岁登台,扮演“老徐达”、“汉刘备”、“岑彭”、“杨六郎”等角色,声传乡里,小有名气。多受同门众师叔之称道,专工文武须生。青、中年时期,除受家父言传身教外,得到同门老艺人马国贞、罗堂等众师叔传教。特别是1978年以来,传统戏开放后,受豫西调代表人物曹天社之亲传,潜心钻研豫西调靠山簧,被称之为当今嵩县的靠调行家。近十多年来,致力于豫西调靠山簧的研究、弘扬与保护工作。同曹天社老师一道,汇结嵩县戏曲界专业人士和社会名流,创办嵩县文化艺术联谊会。积极参与组织全县戏剧汇演、唢呐大赛、广场文化、庆典慰问等文艺活动,近年演出达六百余场次,多次受到县、市文化主管部门及民间团体的表彰和奖励。同时发起、创办豫剧豫西调靠山簧嵩县研究学会。并撰有《嵩县戏曲艺术》、《豫剧豫西调靠山簧渊源嵩县四百年史略》、《豫西老靠调选》等戏剧资料。还多次到古都洛阳及周边县、区巡演,并深入乡村民间、机关团体、驻军、学校、敬老院等处义务演出,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在古都洛阳王城广场演唱,运用激情高亢,苍凉悲壮的豫西大本腔,赢得古都戏迷阵阵掌声。有的戏迷请给签名留念,有的拍照录音。被称之为当今的“钢腔靠调王”,某自知愧不敢当。但由此可见,古老传统的豫西老靠调,仍倍受观众之喜爱。近期参与组织:《伊水之声》戏曲擂台赛、《嵩州犁园》戏迷擂台赛,嵩县少儿才艺大赛等大型戏艺赛事活动,并担任组委秘书长,积极为戏曲事业的发展尽心出力,得到广大观众和戏迷朋友们较为广泛的认可。
五、六十年代在嵩县豫剧团的靠调艺人有:王仙娥、王晓娥(老艺人袁福舟生女,王五常继女)、贾福正(从师袁福舟)、张保(西关人、师传不详)、郭长福(饭坡人,曾从师乔文朝)、郭进举(田湖人,曾从师乔文朝、苏兰芳)、张丁一(大章人)、李爱民(西关人)等。靠调老艺人之后现有:龚兰芳(大章老艺人龚怀娃之女)、曹岳莲(五代名家曹天社之女)、青山屯马春娃(老艺人马国贞之子)、南庄罗双庆(老艺人罗堂之子,工板胡)、古路壕吴门六代孙吴将国(工二胡)、王新娥(县剧团王氏传人)、齐敏(老艺人齐君之子,著名司鼓)等。
第七代是八十年代之后,培养的戏曲新秀。建国后,戏曲事业蓬勃发展,豫剧不断创新。靠山簧和豫西调合并;豫西调与豫东调结合,共同升华为豫剧。戏界新人大都崇尚新的戏曲声腔。加之1966年之后,历史剧近十年限演,传统的豫西老靠调,学者甚少,精通者更少。目前,靠山簧处于濒危的拯救状态,急待研讨开拓,弘扬保护。嵩县当今同豫西靠调有传承渊源的主要戏曲新秀有:悲剧拔尖人才,戏曲新秀杜慧芳(系第六代选培的第七代传承新秀)、县豫剧团副团长、青年戏曲新秀贾育红(八十年代从师郭长福)、县豫剧团副团长,青年戏曲新秀石玉乐,工豫西调的青年戏曲新秀温跃光等。他们都在为嵩县豫西调靠山簧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力所能及的作用。
总之,抱着严谨的求真求学态度,倾己所学,撰写豫剧豫西调靠山簧四百年史略,罗列记述靠山簧七代师传艺人的从艺生涯和卓越贡献。因戏剧文化博大精深,本人学浅力薄,实难写准、写全、写到位。就众多前辈先师而言,尤其是已经作古的人!他们用毕生的精力乃至全部生命,为豫西调靠山簧的奠基、发展、创新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他们宛如嵩邑上空一颗颗璀璨的艺星,光洒大地,泽被后世。我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和靠山簧的执着追求和实践者,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写点东西,告慰前者,鞭策自己,激励后人。让我们共同呵护靠山簧─伊洛人共同拥有的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使这朵艺术奇葩,枝繁叶茂,大放异彩,倍受关爱,传世永昌。由于,县委、县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重视,嵩政〔2010〕18号文件公布:将“豫西调靠山簧”列入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经县委宣传部批准、县文联〔2010〕2号文件批复成立:“豫剧豫西调靠山簧嵩县研究学会”,从组织上,政策上为“靠学”的传承、弘扬和保护提供了保障。(注:本文作者为嵩县靠山簧传承人乔社斌,在此对艺术家深表感谢!感谢艺术家的辛勤劳动!)【原标题:靠山簧渊源嵩县四百年史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化艺术网 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