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传统文艺 >> 文艺学术专栏 >> 浏览洛阳

解新富:洛阳小调曲子革新家

2013/4/20 16:03:53 点击数: 【字体:

解新富:洛阳小调曲子革新家

 解新富先生(资料图片)


    洛阳小调曲子,简称洛阳曲子,解放后称洛阳曲剧。在小调曲子革新方面,解新富功不可没。

  王凤桐去世11年后,即光绪十三年(1887年),洛阳南郊大屯村有一男孩呱呱坠地,这个名叫解新富的孩子,继承了王凤桐的未竞事业,完成了洛阳小调曲子的革新。

  当时,由于王凤桐的去世,洛阳高跷曲受到严重影响。王先生在世时,改编了《蓝桥会》、《王三姐拜寿》、《小姑贤》三出戏。几十年过去了,洛阳一带唱的还是这三出,洛阳梨园春花寥落,整个戏曲界似乎在等一个人——此人须是音乐家兼旅行者,能把散落于各地的曲牌一勺烩,香喷喷地端给观众。解新富正是这样一个人!

  解新富自幼耳音就准,6岁时随大人听戏,凡听过两遍者,重要行腔都能记准。他天资聪明,热爱音乐,最便利的是他是个货郎,可以挑担游乡,走千村路,听万户曲,可把所见所闻编成戏词沿途哼唱。他白天乐呵呵,夜晚也不闲着,专门投宿曲子玩友家,以便共同研讨曲牌,改进唱腔,有时通宵达旦,乐此不疲。

  一个剧种的问世和完善,往往要经过无数次革新,原来坐堂清唱的洛阳俗曲,经王凤桐改造后变为高跷曲。这是第一次大进步,固然很好,但比王凤桐晚出生几十年的解新富,发现高跷曲的唱腔过于冗长和压抑,尤其是唱苦情戏(悲剧)时,使人心痛如割不忍卒闻。为此,解新富大胆筛选“扬调”、“满舟”、“剪剪花”、“汉江”等曲牌,这些结构简短、节奏明快的杂调小曲牌,打破了冗长压抑的唱腔,那清脆奔放的唱腔犹如跳动的阳光,使现场氛围豁然开朗。

  解新富不事张扬,刚开始时只在他家乡大屯村搞活动。到了民国初年,大屯高跷社实力显露,想捂也捂不住了,本村的郑云生、宁文定、解振乾、张孟林等人的名气越来越大,而且每次都运用解新富的新唱腔,这种新调演唱颇受观众的欢迎,大家亲切地称之为洛阳新调曲子,后叫洛阳小调曲子。在一次大型庙会演出中,他们一举击败了七里河、谷水、白碛、范滩等洛河两岸所有的曲子社,一时间名声大振。

  现在我们整理历史,理出来两个节点:王凤桐把洛阳俗曲变为高跷曲,发源点是在洛阳王屯;解新富鼎新小调曲子,发源地是在洛阳大屯。这都是围绕着关林一带发展,然后洛阳周边各县争相效仿,新安、宜阳、伊川、汝阳、临汝等地迅速普及,所以说,洛阳是这门艺术的发源地!

  洛阳小调曲子,是相对于南阳大调曲子而命名的。

  南阳大调曲子的特点是激越端肃,采用清唱形式,均为坐唱,演出地点在厅堂内院,追求高雅大方,常于月白风清之夜、华灯初上之时,当中放一张方桌,演唱者及伴奏者围坐在一起,通常由演唱者手执檀板(又名匀板)掌握节奏、速度,伴奏者各执乐器,以演唱者为核心呈扇面形坐定。演唱者应“闭目端坐,拔肩耸顶”,以示气度高雅、品格端正。或自弹自唱,或众人伴唱,场面肃雅怡人,属于曲艺体系。

  与南阳大调曲子相比,洛阳小调曲子更缠绵委婉,常用的伴奏乐器是曲胡、筝、三弦、琵琶、中阮、二胡等,这些器乐便于营造细腻委婉的戏剧环境,场面活泼而热闹,属于歌舞体系;常用音乐曲牌是大起板、小开门、小花园、莲花开、捕蝴蝶、祭江、游场、步步高;常用唱腔曲牌是阳调、慢垛 、诗篇、书韵、满舟、剪剪花、剪花垛、小桃红、满江红、铺地金、一串铃、落江怨、打枣杆、银扭丝、软诗篇、四季春。

  你看这些字眼多有诗情画意,真的是和宋词的词牌差不多了,非常有文化底蕴,文化人一看就知,洛阳小调曲子的形成是根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洛阳,与历史文化名城的底蕴大有关系——没有河洛文化之流水长波,就不会有洛阳小调曲子的浪花珠玉。

  也是天缘凑巧,就在解新富鼎新洛阳小调曲子之后,洛阳周边各县涌现出一大批好演员,他们是:名生朱六来、名旦朱天水、名丑朱双奇,还有名琴师朱万明。你看巧不巧,这些名演员,竟然都姓朱,却又不沾亲不带故,名气大,观众多,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解新富的小调曲子传播到哪里,难怪有人说:“四朱”来尘世,生为曲子来,死为曲子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却硬是把曲子唱响了!莫非是上天派他们同时下凡,来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

  洛阳小调曲子,从最早的室内坐唱,到街头化装踩高跷唱,再到登台演出,使高跷曲变成“高台曲”,最终走上舞台,几十年间起承转合,总有能人在其中,开创一个新天地,真可谓洛阳人的骄傲。

  为扩大小调曲子的影响,解新富开始重视教学,除培养曲子新秀朱六来、张五魁、朱双奇等人外,还在豫西各县广收学徒,认真传艺,使小调曲子扎根豫西。他还到山西、陕西等地演出,为洛阳小调曲子的形成与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演员都是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找人组班演出,洛阳玩友多次下南阳唱戏,使南阳玩友学了小调曲子,洛阳玩友则学了大调曲子。南阳玩友看到洛阳人已经组班唱戏,也开始组织戏班,去掉高跷,登台演出,南北交流最终促成了河南曲剧的形成。

  1938年,积劳成疾的解新富病瘫,但仍坚持小调曲子的研究与改革,坚持在病床前向学员口授曲牌新作,教习剧目唱词。每次曲子戏回村演出,他都抱病临场观看和指导,直到1939年冬弥留之际,他仍在关心小演员的学艺情况,直到最后说不出话来,撒手离世——洛阳戏剧界对他的评价是:为人忠厚,艺德高洁。【原标题: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洛阳晚报 2011年6月1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