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洛阳

洛阳栾川孙家洞古人类与旧石器考古新发现(3)

2013/12/24 9:33:20 点击数: 【字体:

    这个遗址堆积非常丰富,为以后进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以进行长期不断的、持之以恒的工作。可以组织一个机构、一个多学科研究的队伍来加强栾川旧石器的研究。灵井的经验就是连续不断地发现,每年都做工作,每年都有新发现。

    杜水生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对今后的工作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我们应该把目前已经发掘的材料好好整理,在整理中发现问题之后,带着问题再继续做。因为很多东西在整理中才能发现,仅仅根据过去的经验不行。

    第二,在材料整理过程中,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要同时进行,将学习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为地方培养力量比较重要,在科研中培养是最有效果的。

    第三,从我这几年工作来看,沿着这个小盆地,包括龙泉洞、蝙蝠洞等都在这个盆地里,很可能这个盆地当时是一个人类活动的中心,整个更新世时期,我们应该把这个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只定一个遗址,这样可能搞清人类活动过程,遗址一个一个做,但要有全局观念。

    第四,目前发现的几个牙齿,有牙床的痕迹,下一步在修复和提取化石的时候要注意脆弱的牙床部分的清理工作。以期能够发现更完整的牙床。

    裴树文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栾川孙家洞所处的位置,很重要。从地质演化上来看,这个地方处于华北地台南缘与北秦岭构造带的过渡地带,又是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区。同时,栾川县又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这个地方在更新世的时候,气候、降水量应该是非常适合古人类活动的,周边地区在同一时期也发现了不少古人类活动遗迹,基本条件具备,栾川完全有理由发现古人类的一些线索。

    关于洞穴的发育。这个洞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洞穴,但是里面有非常好的堆积。这个洞穴的围岩大部分都是一些白云岩或者大理岩,围岩内的断裂和节理非常发育,这个条件就会给围岩的内部形成很多的裂隙、孔隙,从而增加了岩石的透水性;由于降水量的影响,气候比较适宜,在更新世肯定会有一些岩溶液发育,我们进去也看到一些溶蚀的现象。裂隙也好,洞穴也好,它发育的水平应该处于岩溶发育的早期,因为白云岩、大理岩不像灰岩那样碳酸钙的含量那么高,要想形成大型管道状溶洞比较困难,它应该处于岩溶发育的早期,它的水动力条件应该是裂隙水垂直渗入为主,这是洞穴发育的情况。

    第三,洞穴、裂隙内的堆积情况。它的大部分堆积应该是一种角砾,大小不同的角砾,没有经过分选,还有一些泥沙充填而成,应该是由重力作用形成;有些地方胶结比较紧密、坚硬,而且没有明显的水流冲蚀和搬运的现象。在洞穴尚未发掘的区域,堆积物上面覆盖了比较厚的钙板,下面的堆积也就是发掘的那几层保留了当时遗址堆积形成的一个原始状态,是研究古人类、旧石器、环境关系比较好的一个遗址。

    第四,目前这个遗址发现的石器不多,对此有一个简单的印象。首先,石器的原料是石英和脉石英,这些是从围岩里获取的原料,同时也有河床上采集到的鹅卵石原料,由此来看,原料的来源是多样的;从打击技术看,是锤击法,周口店期古人类常用的砸击法好像不太明显;因为现在石器材料还不是特别多,加工成器的标本也不是很多,更多的是石核、石片,应该显示了我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包括西方早期的一些特征,比较简单,比较粗犷,反映了比较原始的一些特点。

    下一步工作,最重要的还是测年问题。根据我的工作经验,这个遗址比较可行的测年方法应该是铀系和ESR,两者配合应该能够解决当时堆积形成的年代,进而推测古人类活动的相对年代。然后结合洞穴发育和堆积物的特点,分析人类在原地活动还是在上面活动而后又搬运过来形成目前的堆积情况。

    高 星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这个遗址发现的材料非常重要,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归纳。

    一是材料非常丰富,有人类化石、动物化石、石制品。尤其人类化石的发现,从地层来看,应该属于中更新世,从属性来判断,应该是直立人阶段,俗称猿人阶段。这个时段的化石,虽然在中国、世界各地均有所发现,例如北京人化石,但实际上材料还是非常少。我们很多的时段,很多的区域是空白,这个遗址的发现至少填补了这个区域的空白;时段上,它也会使我们人类演化的链条变得更加完整。另外,这批材料信息非常丰富而且非常确凿,不存在争议,不存在是不是的问题,它的学术价值是很明确的。

    二是这个遗址的地层是清楚的。现在看来,发掘的四个层位,堆积相对比较连续。而且从遗址的包含物,动物化石来说,时代的指向性很明确。

    三是我们觉得它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这个遗址目前发掘范围不是很大,但是工作很规范,信息提取比较全,因为规范的考古发掘使我们把信息提取得完整,重要性才能呈现。

    第四点,遗址的重要性,考虑到它的地理位置,区位的优势,它是一个东西南北人类迁徙演化的通道,并且在气候环境过渡带上,从这方面来讲,可以做很多学术研究。不仅是对栾川这个地方本身,对相邻地区古人类的材料做关联性研究,对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性的研究等方面都很重要。

    五是潜力很大。这个遗址虽然早期经过一些人为的破坏、挖掘,但是留下的遗迹比较多,幸运的是我们能够发现,能够保护起来,能够进行研究。洞穴里面的堆积比较丰富,信息量大,将来研究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对于我们目前面临哪些学术问题,下一步在哪方面要继续努力,我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是遗址的性质。这是一个大前提,很多考古遗址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学、考古学的问题,但基础问题是地质学。这个遗址的性质就涉及地质学的一些问题。这个遗址是洞穴还是裂隙,或者说是竖井,那么它适不适合人类居住,假如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的遗物是怎么进去的,是否是天然陷阱,这是需要通过地质学研究并解决的。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遗址还是很复杂的,不能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现象加以看待。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形成过程,不同的地质营力,可能对人类的生存行为有不同的信息。并不是说它是个洞穴、人类居住洞穴就重要,像一些裂隙、竖井,它也同样的重要,也可能保留完整的人类,动物遗骸及丰富的文化遗存。

    二是年代。从动物群的组合、肿骨鹿等化石动物种类来看,是中更新世的,但是中更新世的年代跨度从73万年到13多万年,这么长的时段,我们的遗址,化石处于哪个时段,要进一步明确。通过动物化石分析断代,是一个相对年代的研究方法,是生物地层学的研究方式,我们现在还有一些绝对年代的测定方法,是可以通过科学测定搞清楚的。

    三是这里的人类化石指向人类演化的确切位置和时段是怎样的。直立人在200多万年以前出现,到20万年前左右都是直立人阶段,那么我们的人类化石是在哪个阶段,它表明了演化的何种性状,表现了人类进化的什么特点需要搞清楚。

    四是文化性质。现在发现的石制品较少,还没有发现用火遗迹。对动物化石研究很少,有没有人类工具切割的痕迹,人类对这些动物化石的富集和破碎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方式以及石器技术、功能等,还没有系统研究。这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现在不明确的一些学术问题。

    五是遗址所反映的古环境、古气候特点。堆积内还有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体动植物化石,能够提取一些当时的环境信息。环境信息可能对洞穴形成过程会有提示。同时,对当时人类生存演化背景与现在的环境的区别,甚至对我们现在人类对环境适应的启示,都会提供重要的信息。

    关于人化石的命名问题。地方的同志很关注是否可以叫“栾川人”?我觉得叫栾川人是比较合适的,没什么问题,但是我需要指出来的是,这个称谓是一个俗称,并不是学术的称谓,直立人就是它的名称,我们可能在后面加上后缀,是在哪发现的直立人,是否可以提出类似于亚种,例如北京猿人,以前叫过中国猿人,后来叫直立人北京种。

    对未来的工作,我有如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学术研究,对这批材料应开展多学科研究,涉及多个科研机构。需要做一个系统的科研规划。怎样进一步推进、进一步发掘,怎么利用好这一批资源,要有切实的计划。我觉得首先要对这批材料进行系统的整理,进行观测,对有些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把我们现在的材料加以消化,把信息提取出来,有一个阶段性成果,这对后期工作是有好处的。

    二是要进行分析、取样、测试。现在我们发掘揭露了一个很好的剖面,地层很完整,剖面很新鲜,没有经过污染和风化,比较容易取样,是个很好的契机。取样可能包括一些年代的样品,铀系对碳酸盐沉积样品的测年,动物化石也可以采用铀系、裂变径迹、ESR的方法,甚至在底部进行一些古地磁的取样,把年代问题更好地解决。另外的分析测试是对地质沉积过程的样品,包括粒度、重矿物、化学成分、微形态等很多方法,这些土到底哪来的,怎样的堆积过程,是冲过来的还是原地堆积的,是水带进来的还是风成落进来的,还是岩石风化形成的,通过这些分析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

    对于古环境,这里面含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信息材料,包括孢粉、植硅体、微体植物的化石,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可以做一些分析,当然还有一些小的哺乳动物,可能肉眼很难看见的小牙齿,譬如:啮齿类的小老鼠等,它们对环境的指示是非常敏感的,对环境信息的提供会更加精确。要对这样的材料细心加以提取和分析。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物信息网 2013-01-2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