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骨堆”,咱洛阳人都笑了,网上很多搞笑版洛阳话考级试题里都有这个词,不少方言段子也专门说这个词。“骨堆”也叫“骨蹲”,洛阳话就是蹲着的意思。
古书里关于“骨堆”还真有说法,只是跟现在的意思大不相同。《礼记·檀弓》中说:“骨肉归复于土,命也。”按照清代方世举的注释:“今古墓则惟土与骨而已矣,故曰土骨堆。”所以,“土骨堆”在古代是一个典故,古人常以此来指坟墓。
由此还衍生出其他俗语和典故。《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慈照聪禅师》:“太守以私意笞辱之。既归,众僧迎于道左,首座趋向前问讯,曰:‘太守无辜屈辱和尚如此?’慈照以手指地云:‘平地起骨堆。’”说的是高僧无故被太守鞭笞的事。“平地起骨堆”便是指凭空发生灾祸,有点儿像后来的“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还有点儿像秦侩冤死岳飞的“莫须有”。
坟就是大土堆,古人原本是“墓而不坟”的。墓与地平,表示这人是正常死亡;如果坟高高鼓起,就表明这人有冤屈。武王灭商后,命人加高比干墓成坟丘,就表示比干因忠心而被纣王处死,死得太冤。
社会在发展,词义也在发生变化,“骨堆”一词也是如此。随着时间推移,“骨”字慢慢失去了本来的意思,而“堆”字起了主要作用,这个词便只表示“堆”的鼓起的形状和意思。比如,“你往那边骨堆骨堆”,物件“一骨堆一骨堆”,用的就是此意。
也有专家研究说,在洛阳话里,“骨”其实是一个词缀,只是为了凑成双音节,没有实际意思,比如说“骨堆”“骨蹲”“骨朵”,词义都由后一个词承担。这就像普通话里的“子”“儿”“头”一样,在“桌子”“花儿”“甜头”里,也只是起一个辅助音节的作用,词的意思完全由另一个字表达了。(姚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