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300米长的贴廓巷,东连吕氏街,西到南大街,与马市街首尾相接,位于老城南关,因靠近城廓而得名。这条街以前在护城河之外,所以属于城外,向北为“去城里”,但是“贴廓”二字彰显了这条街道不俗的身份,“洛八办”纪念馆所在地,就是有着近180年历史的清代院落——庄家大院。
过去的贴廓巷,因为靠近南关码头,是货物的集散地,所以商贾云集,商铺林立。贴廓巷居民主要有两大姓:庄姓和吕姓。庄姓人家多经商,这条街上排场的院落大多为他们所建,“洛八办”使用的即为富豪庄延珍的宅院。
这处宅院建造于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三进:前临街,后上房,中厅堂。两边有过道,有楼式结构的厢房,门窗上的花纹装饰雕刻细致,梅、竹、兰、菊、牡丹、松柏栩栩如生。整个建筑典雅大方、古色古香。如今,这里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洛阳市区内唯一一处革命遗址纪念馆。
莫言街巷小,往来无白丁。贴廓巷在洛阳家喻户晓,得益于它西段的“洛八办”。九都东路建成后,“洛八办”的大门朝向九都东路,它原来的正门和门牌则在贴廓巷。
“洛八办”的全称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洛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设立在洛阳的办事机构,负责统战、动员民众抗战、输送转运物资、接待军政人员等,工作人员最多时有100多人。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人曾多次亲临“洛八办”,指导和部署工作。刘少奇同志来过三次,主持召开了地下党的重要会议,还在此撰写和修改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洛八办”1939年11月设立,1942年2月撤离,虽然只存在不到两年半时间,却在洛阳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于短短的贴廓巷来说,这也是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