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村又分为大东、大西两个村。后来,政府征地修路,大东村不断“缩水”,但念旧的大东人仍以大屯人自居。
该村原有八庙一冢一戏楼。冢,乃隋唐绿林好汉单雄信之墓;戏楼,是为敬关帝爷而建的;庙分火神庙、龙王庙等,是供奉各路神仙祈求风调雨顺的。
庙多,庙会就多。小满有小满会,夏收有六月会,最隆重的是正月会。正月里来喜事多,乡亲们三天两头赶会。是时,民间社火竞相出动,耍狮子的、踩高跷的、划旱船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在各路社火中,最有声势的要数擂排鼓。排鼓又名大鼓,用整张牛皮蒙在木圈上制成,直径大都在1米以上,很有分量。在旧社会,女人不摸鼓槌,擂排鼓的都是精壮汉子。汉子们使出吃奶的劲儿抡鼓槌,鼓声惊天动地,人若离得近了,怕是连耳膜都会被震破。
大屯排鼓颇有渊源,从明朝起就小有名气。相传,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克洛阳,火烧福王府,放完火便屯兵在洛南一带休养生息。大屯(当时叫大同乐寨)村民们敬仰李闯王,每天都给农民军送吃送喝。
农民军常在大屯村南的伊河边出操练兵,每天清早,喊杀声阵阵,引来很多村民围观。不少青年人从家里拿来木棍,跟着士兵比划;更有那有才之人,把军队操练的情景编成鼓曲,鼓声似阵阵号角,催人奋进,人谓之《小出操》。
数月后,李自成的军队离开洛阳,北渡黄河,满城男女夹道送行。大屯人更是舍不得,抬来猪、羊敬献李闯王还嫌不够,干脆擂起排鼓,给李闯王壮行。
壮行得搞出大动静,《小出操》肯定不行。啥行呢?《壮行曲》!这《壮行曲》急促时犹如暴雨骤降、排山倒海,欢快时又似风行水上、气壮河山。鼓声铿锵有力,响彻河洛大地,直听得人马为之欢腾,士气为之振奋,在场之人心潮澎湃、鼓掌叫好。
多年以后,当李自成的声威已被长风吹散,大屯村也一分为二,大东村的排鼓仍在庙会上大显身手。20世纪80年代,天山电影制片厂拍摄《大漠紫禁令》,剧组曾专程到大东村取经,观摩排鼓表演技法。
随着城市不断扩展,现代文明摧枯拉朽,乡间鼓声日渐零落,即便在正月也少有耳闻。过去,大伙儿擂鼓是为高兴,只要高兴,想擂就擂;现在则多是为了赚钱,钱不到位,则不免失了擂鼓的兴致。世间事儿就是这么怪,钱这东西,有时候还真不是个东西。记者 张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