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称:彩绘骆驼
时 代:北魏
尺 寸:高19.2厘米,长22厘米
收藏单位:洛阳博物馆
见到图中的骆驼,不能不惊叹于古代匠人的技巧:它生动地捕捉到了骆驼休憩后即将起程的瞬间。骆驼前腿屈卧,后腿站立于长方形底板上,头颈上扬,双峰间有一个大型驮囊,载有猪、鱼、丝卷、水壶等物,妙趣横生。驼毛清晰可辨,刻画入微。
这件文物是1990年秋,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偃师杏园砖厂一北魏墓中发现的,具有鲜明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这个时期的陶塑作品与南朝陶俑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体现出雄健和自由放浪的社会风气,这主要是中原地区吸收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果。南朝的陶俑,沿袭汉魏西晋的传统,数量也较少。在造型上着重体现的是均匀协调,比例适度。北朝的陶塑,无论人物或动物的制作,都已突破了前代古拙生硬的特点,而注重神态的刻画。北朝陶塑在继承汉代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佛教艺术的特点。人物俑或气宇轩昂,或温文恭谨,或秀骨清像,陶塑动物则造型十分生动。
该墓墓主染华的墓志铭,也揭开了一段历史公案。墓志中记载,染华的高祖冉闵,是赵武帝石虎的西华侯。而据《太平御览》等史书记载,冉闵于石勒时期封西华侯,石虎即位后封修武侯。直到石鉴即位,“以石闵(即冉闵)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墓志与史书记载有较大出入。
墓志又云:“赵祚既微,遂升帝位,号曰魏天王。”据《晋书》记载,冉闵于东晋穆帝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僭即皇帝位于南郊”,墓志又称冉闵“谥曰平帝”,为史书所不载。冉闵于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四月被前燕俘杀,随后被前燕谥为武悼天王,史书中也没有冉闵的太子冉智继位的记载。由此可见,这个谥号很可能是冉闵被杀至冉魏王朝彻底被灭期间,冉魏朝廷给冉闵的一个谥号。
据染华墓志,冉闵诸子在前燕得到了善待。但似乎冉氏仇人颇多,故将冉姓改为“染”,冉氏在太武帝灭北燕后归北魏,定居平城。
从染华墓内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人们对骆驼情有独钟,因为它吃苦耐劳,有着“沙漠之舟”的美誉。所以无论是北齐、北魏、东魏还是后来的唐朝烧制的骆驼,大都没有华丽的装饰,而是背负着沉重的驮囊的形态。这件陶塑骆驼,因为其生动鲜活,是件绝妙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