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用户名  密码    注册会员 找回密码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洛阳美食 >> 美食访谈 >> 浏览洛阳

扁垛:粉条华丽变身 可炒可烩可炖(舌尖上的河洛美食)

2015/2/6 9:24:00 点击数:319 【字体:

扁垛:粉条华丽变身 可炒可烩可炖(舌尖上的河洛美食)
  扁垛

  蒜苗炒扁垛,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名吃,2007年在河南省第三届美食节上,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吃”。扁垛,这道洛阳城乡居民普遍喜爱的美食,或蒸、或炖、或炒、或烧,总能“准时”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

  大户厨娘无意间成就名吃

  扁垛也叫焖子,选用优等红薯粉条为主料,剁碎后加入高汤等提香调料蒸制而成,因形似垛子而得名。食用时若配以鲜蒜苗则风味更佳,色泽褐亮,醇香挂齿。说起扁垛的来历,这儿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据说,在清代仁宗年间,洛阳安喜门大街有家大户邢家办喜事,帮忙的伙计发多了粉条,办完喜事后,还剩下两大盆泡发粘连在一起的粉条。邢家管家让人将其翻扣到案板上看看坏没坏。还好,没有怪味儿,远远看去如同粮垛。邢家厨娘闷珍连夜上笼蒸好,因连日劳累,半夜不想翻动,就将其拍在箅子上,上笼屉蒸。

  第二天一看,粉条全粘在一起了,因怕被主家骂,厨娘就将其藏起来,每天切成小薄片炒给邢家伙计们吃。结果大家发现,这道菜吃起来就像牛肉一样,筋道爽滑。这就是最初的扁垛原型,后来经过不断创新,才成今天的模样。为纪念厨娘闷珍,扁垛最初就称“焖珍”,后来被人们叫成了“焖子”。

  可炒可烩可炖

  扁垛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老洛阳人做扁垛,首选北乡(泛指临近洛阳的孟津县西南部村落)红薯粉条作原料,因为北乡红薯大都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坡岭上,日照充足,粉质纯净。老洛阳城做粉条的人,为了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红薯,不惜起五更,冒着寒风,跑到北关、五股路甚至陈寨塚,拦截拉着架子车前来城里卖红薯的北乡薯农。

  据老雒阳面馆的大厨介绍,炒扁垛的主要原料是粉条和淀粉,粉条和淀粉一定要用红薯粉条和红薯淀粉。首先把红薯粉条用温水泡软,洗净后剁碎,加上葱花、姜末、盐、五香粉、虾皮和红薯淀粉,充分拌匀后平铺在笼屉中,用大火蒸30分钟左右,取出冷却后就成了。

  要做炒扁垛,要把蒸好的扁垛切片后,倒入锅内煎炒,再放入尖椒片或蒜苗段、熟肉末、马蹄葱、蒜片、姜片等配料翻炒,待炒出香味时调味并淋少许红油即可出锅食用。

  扁垛用途较广,既可炒菜,也可烩汤,一般家里逢年过节才做扁垛,或者以扁垛代替猪肉,正所谓“肉不够,扁垛凑”,足见扁垛在洛阳人的食谱中所占的位置与分量。(记者 常书香 通讯员 史有君 文/图)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洛阳网 ( 2014-12-26)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从周八珍到洛阳水席(洛阳饮食文化)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