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习仲勋和夫人齐心与子女在洛阳的合影 (资料图)
1975年,习仲勋在洛阳 (资料图)
习仲勋送给杜道杰的上海牌缝纫机
老百姓都不吃的豆芽皮,他还在吃
1975年5月,在北京被单独监护多年的习仲勋再次被下放到洛阳,“换一个环境,休息养病。”
这一次,习仲勋在洛耐度过了3个春秋。
洛耐在洛矿南侧不远,中州西路从两厂之间穿行而过。与上一次在洛矿不同,这次允许夫人齐心与他同行,以便照顾。
“房子很小,20平米左右,屋里除了床、桌子和凳子,也没有什么其他家具。”郭凤桐,原洛耐厂工人,习仲勋在洛耐时的隔壁邻居。“习老喜欢喝酒,有时候早晨到南大堤挖野菜、野蒜苗,回来再拌点萝卜丝、白菜心,就把我喊过去喝点。”
有一天,郭凤桐家吃豆芽,儿子收拾豆芽时,把豆芽皮剥下来要扔掉。习仲勋正好从外面回来,见状连忙伸手阻止。
“这豆芽皮也能吃啊,好好的干嘛扔掉,这是浪费!豆芽皮比起革命时期的草根和树皮,可好吃多了!”
郭凤桐一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平时连老百姓也不吃豆芽皮的,他身为副总理,怎么还吃豆芽皮。
除了豆芽皮,习仲勋吃苹果时都不削皮。家里人吃饭时,米粒掉桌子上,都会捡到碗里吃掉。
一天,习仲勋要给桥桥买辆自行车,委托理发师傅丁宏如到储蓄所里帮他取40块钱。到了储蓄所一查,账单里只有100多块钱。“这么大的领导,银行里只存了100块钱啊。”丁宏如感慨地说。
泡大澡堂,与工人聊家常
在洛耐,习仲勋生活很规律。“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锻炼、泡澡和读书看报。大清早5点多就起来沿着南村堤坝快走,早饭后,就到洛耐厂区浴池里泡澡,然后回家读书看报。他记忆力很好,路上看见谁基本都能喊出名字,打打招呼聊聊天。”
出工厂大门左转,沿着箭头指示走不多远便是洛耐浴池。浴池看上去有些老旧,但至今仍然在营业。
在走访中,洛耐的工友、邻居提到习仲勋,都知道他有泡澡的“癖好”,几乎每天都要泡澡,风雨不误。
“他从来不去小池子里自己泡,总是跑到人多的大池子里跟大家伙一起泡着,大多时候聊工人的生活情况,家庭收入,还有家里孩子的情况。邻居丁根喜是他陕西老乡,他俩一个口音很说得来,经常一起去泡澡,还让丁根喜的儿子帮他搓背呢。”郭凤桐回忆说。
习远平在《父亲往事——忆我的父亲习仲勋》一文中详细记述了习仲勋到洛耐浴池泡澡的情形:工人们常来串门,谁家来客,我家里准多一份好吃的;我家里有了伙食改善,也短不了端给左邻右舍。至于厂里热气腾腾的大澡堂子,工人们喧哗嬉闹的声浪,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场景。当时,父亲有了一个泡澡的“癖好”:每天早晨9点,大澡堂子刚换上新水,他就下水泡着;只要我在他身边,就招呼我一起泡。一块儿泡着的,还有下夜班的几十个工人。我至今记得,父亲那时是最快活的:额上挂满汗珠和水雾,身子泡得红红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心底的笑,大声与工友们说着工厂的事、家庭的事,还有国家的事。现在,改属中钢集团的洛阳耐火材料厂旧址还在,印象中,大澡堂子还热气腾腾地开着呢!回想起来,父亲的泡澡“癖好”其实是与人民“泡”在一起的“癖好”,是与人民坦诚相见、交流无碍的“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