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名人名家 >> 名人与河南 >> 浏览洛阳

杜甫:曾住首阳山下 死后归葬祖茔

2013/5/14 11:10:41 点击数: 【字体:

杜甫:曾住首阳山下 死后归葬祖茔

偃师杜甫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被誉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曾长期居偃师首阳山下,直至后来移居长安。公元770年,杜甫客死湖南,其孙承其遗志,在其死后四十三年,不远千里迁葬他于偃师。

    1 杜甫后裔认可偃师杜甫墓

    有关杜甫墓所在地,国内一些地方都有自己的说法。

    以湖南耒阳市的杜甫墓为例,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杜甫墓位于耒阳市北城区的耒阳市一中校园内。其墓基砌麻石,上封土,占地100平方米。正面麻石镌刻有:“唐工部杜公之墓”。上款署“宋景定癸亥夏孟”(南宋理宗景定四年四月,即公元1263年4月),下署“县令王禾立石”。杜甫墓周围原有杜甫堂、杜公像以及杜公书院石碑、古墓石碑座等文物古迹,文革时期被毁,现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的杜甫墓,位于首阳山下偃师市城关三中的学校操场后方。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所立,高约5米,上刻有“唐工部拾遗少陵杜文贞公之墓”字样。

    据偃师市文物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1956年重修该墓冢时在四周砌上青砖,呈八角形。目前,墓冢高约3.4米,直径约12米。向北走,有杜甫先祖、晋当阳侯杜预之墓,不过如今仅保存有一座墓碑。

    到底哪座墓是真的杜甫墓?

    据《旧唐书·杜甫传》载:“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西北首阳山之前。”清人钱泳《履园丛话》曰:“按《河南通志》云,唐工部郎杜甫墓在河南府偃师之土娄(杜楼)村。”据江右《杜氏宗谱》载: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嗣业“受父(宗武)命,去甫殁余四十年启甫之柩,襄袝事于偃师,途次,子荆乞言,元稹征之为志。”这就是说,甫公之孙嗣业,于公元813年,将杜甫之柩自湖南耒阳迁葬于洛阳偃师。

    国内学界也认可杜甫墓在偃师这一说法。1998年11月15日,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霍松林代表中国杜甫研究会向偃师杜甫墓献了花篮,并说:“杜甫晚年渴望回到故居,临终留下遗嘱:‘死后归葬祖茔。’他的孙子终于实现了他的遗愿,我们今天在这里拜谒的,就是诗圣杜甫的灵魂安息之所。”

    2 杜楼村名的由来与杜甫墓有关

    偃师市杜楼村一些村民说,关于杜楼村名的来历,也和杜甫墓有关。传说当年杜嗣业经过数十天长途跋涉,终于将其爷爷杜甫的遗骨带至杜预墓前。附近的乡亲们听说是大诗人杜甫的尸骨返回故里安葬,为了好好安葬杜甫,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

    随后,当地几名风水先生又开始为杜甫的墓地选穴,结果几个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一连几天过去了,杜甫的遗骨仍无法安葬。一时间嗣业不知所措,心中也十分烦躁,便来到爷爷灵柩前祭奠,不知不觉间便睡着了。在梦中,嗣业听到爷爷的声音:“嗣业莫忧,百鸟定穴。”嗣业醒后,回想梦中爷爷说的话,便急忙到村外寻找“百鸟”。忽然,他看到喜鹊飞到两个村庄中间的地方,落在枝头上唧唧喳喳叫着不肯走,嗣业便认定此处为爷爷所中意的墓穴位置所在。于是,便叫来村民将杜甫的尸骨埋葬于此。后来人们根据杜甫墓所在位置将附近两个村庄改名为前杜楼、后杜楼,表示对杜甫的怀念。

    3 杜甫与洛阳的不解之缘

    杜甫出生于公元712年,由于幼年父母双亡,便一直寄养在洛阳的姑母家中。他7岁开始写诗,到了十四五岁,在洛阳一带已颇有名气。时人称赞他的赋可与汉代大赋家杨雄相媲美。

    我市历史学家徐金星说,由于杜甫在洛阳生活多年,因此,他一直视洛阳为自己的家乡。在这些年里,洛阳秀丽的山水美景也赋予杜甫更多诗人的灵气,同时,河洛文化也熏陶、培养了他的品格。

    对于这段历史,杜甫在后期所作的《百忧集行》中,用“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等诗句记述了这段生活。

    杜甫曾游览龙门石窟,夜间留宿时,写下《游龙门奉先寺》一诗:“已从招提游,更宿招提境。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虽然杜甫并非佛教徒,然下笔深得禅理。

    杜甫生前对他家族中的杜预、杜审言两位祖先最为敬仰。杜预是西晋时期的一位名将,而且是位学者,在法律、经济、天算、工程以及对《左传》的研究上都很有成就,他是杜甫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公元741年,杜甫在游历江南和今山东、河北南部等地后返回洛阳,并在偃师县城西北的首阳山下,挖了几孔土窑住了下来,这就是后来其在诗中经常提到的“尸乡土室”。杜甫在土室落成之后,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当阳君即指杜预),在列举了杜预的功绩后,写道:“小子筑室,首阳山下,不敢忘本,不敢违仁。”说明杜甫对杜预的敬仰之情。

    除此之外,杜甫对其祖父杜审言也非常崇拜。杜审言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年少时与李峤、崔融、苏味道等人齐名,被称为“文章四友”。诗与沈佺(qúan)期、宋之问齐名,他们都是五言律诗形式的奠基者。

    杜甫敬仰的这两位先祖都葬于首阳山下,所以,杜甫将家安在先祖墓侧,是很自然的事。他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也都出生于此。后来在杜甫的诗中,也多次提到首阳山下的这个家。例如《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一诗中曰:“尸乡馀土室,谁说祝鸡翁?”根据传说,祝鸡翁为洛阳人,居尸乡北山下,养鸡千余只,每只都有名字,只要一叫它们的名字,就会围拢过来。从这些诗词中可以看出,杜甫真的很热爱他的尸乡土室,连首阳山下的传说故事都津津乐道。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杜甫逃到肃宗所在地凤翔,做了左拾遗。公元759年,杜甫自洛阳去陕西,其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写其途中所见的各种情景。(洛阳市台办供稿)【原标题:杜甫:曾住首阳山下 死后归葬祖茔】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华夏经纬网 2013-02-2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