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相马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北面的邙山岭上,沿洛(洛阳)孟(孟津)公路由北向南十三公里处有座涵洞桥,名曰:“伯乐桥”,距桥东一公里处有个村庄叫做“伯乐村”。此村名的由来有段美丽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住了位勤奋好学的年青人名叫孙阳,他白天耕种,夜晚上攻读史书史记、诸子百家、钻研医药典籍,功夫不负有心人,终成一位颇具名望的民间郎中,但他有个饲养家畜的嗜好,尤其对马更是情有独钟,孙阳喜马、爱马、研究马入了迷,识马本领不断提高,慕名取经请教的爱马者络绎不绝,据说,孙阳高超的相马本领传到了爱才、惜才的秦穆公耳里,他急下诏书,召孙阳进京城,封他为挑选和管理良马的官。唐代杰出散文家、大诗人韩愈在《马说》里写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指出善于发现人才、爱惜人才的重要性,感叹世上伯乐太少。“伯乐一顾”的典故出自《战国策·燕二》也与伯乐相马有关。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伯乐相马的技艺,将当年孙阳原先居住的地方取名“伯乐”,从春秋战国至今,这个村庄一直沿用“伯乐”这个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