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柴窑,是五代后周世宗时期的御窑。古玩行已悄然兴起“柴瓷探寻热”,因为柴瓷是瓷中的“皇后”,拥有柴瓷,才算是陶瓷的顶级收藏者。关于柴瓷的窑址,大家莫衷一是。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我们认为,柴瓷的窑址为后周西京洛阳,现位于新安县北冶镇柴胡沟的山岭溪水边。
1 谜一样的“古瓷贵族”
有人说,柴瓷是谜一样的“古瓷贵族”。清代方以智《物理小识》载:“柴汝官哥定,宋窑之名也。元美曰柴窑,柴世宗进御。”柴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被称为古代五大名窑,据明代史学家王世贞(字元美)考证,柴窑是后周世宗(又称柴世宗)时的御窑。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载:“柴窑制作精美,釉色与一般瓷器的绿、黄等色不同,位居诸窑之冠。”
古人称柴瓷“珍逾星风”,极言柴瓷之珍贵。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柴窑最贵,世不一见。”清代郑方坤《五代诗话》载:“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翠玉)同价矣。”清代兰浦、郑廷桂在《景德镇陶录》中说,柴瓷久不可得,得到残件碎片,也当珍宝,用作服饰、帽饰。
民国著名收藏家赵汝珍在1943年出版的《古玩指南》中写道:“故宫原有柴瓷数件,故宫文物南迁后,一件不存。柴瓷除碎片外,绝无一件存在社会。就是柴瓷碎片之价值,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也须四五百元。自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古玩市场已不见柴瓷片交易。”赵汝珍是柴瓷的最后目击者,从此柴瓷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2 玉一般的胎体釉色
后周世宗柴荣曾赋诗赞美柴窑御瓷:“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其中的“雨过天青云破处”,一语道破了柴瓷的特点,即柴瓷是“天青色”,属青瓷系列。
《格古要论》是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曹昭创作的文物鉴定类图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也是最早著录柴瓷的著作。该书载:“柴窑出北地,世传周世宗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媚有细纹,足多粗黄土。”就是说,柴瓷的釉是天青色,如青玉之滋润,有细纹开片,“足多粗黄土”指大多数的柴瓷,底足厚重,涂有黄色的护胎釉。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清代无名氏《南窑笔记》对柴瓷的主要特征概括为:“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中前两句指的是釉色,后两句指的是胎体。其釉色如青天之碧蓝,如铜镜之明亮,其胎体极薄,叩之如金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