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汇集团产品包装检验车间
乐天澳的利饮料生产
漯河晋江福源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生态宜居的澧河之滨
澧河公园里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市民们在水上乐园划船嬉戏
市民在河边游玩
群众文化展演
漯河市城镇化基础较好,对探索走好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十分有利,加之漯河市的食品特色主导产业,在全省全国都很有竞争力,而食品产业连接工农、涵盖城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一头连着广阔市场,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连接点和切入点。可以说,漯河最有优势、最有条件在“三化”协调发展上率先突破。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漯河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漯河正以令人瞩目的重大变化和崭新的形象,展现在中原大地上。
改革开放催生“活力漯河”
食品名城铸就“城市名片”
十年来,漯河人踏着社会变革的节拍,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里,开启着日新月异的奋进乐章。
坚持靠改革增强动力、靠创新激发活力、靠开放汇聚资源。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推进到位,重点企业战略重组全省领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富有成效,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省辖市之一。户籍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突破,分别创出“漯河模式”、“漯河经验”。政府机构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均取得较大进展。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持续开展大招商行动,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7.7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402亿元,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漯河,有12家世界500强、16家中国500强、32家行业百强企业在漯河有较大投资项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的重要抓手,不断引进和新上一批重大项目,持续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漯河市连年被评为全省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先进单位。
漯河以改革开放的显著成效,成为全国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全国以信息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试点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和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优秀省辖市。
改革开放提升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催生活力漯河。十年来,漯河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特别是在经受非典疫情、严重洪涝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考验的情况下,经济不仅没有下滑,而且一直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2011年,生产总值达到767.1亿元,是2001年的4.5倍;人均生产总值30081元,是2001年的4.3倍;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01年的5.3倍、9.6倍、7.8倍、4倍。今年上半年,生产总值增幅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增幅均居全省第1位。
食品名城铸就“城市名片”
全球化浪潮催生出闻名天下的中国食品名城,大市场的洗礼造就了享誉四方的“漯河制造”。十年风雨历程,“漯河制造”以多元化、营养化、品牌化魅力风靡市场,已成为国人大厨房里的主流方阵。
今天,这座城市已培育出亚洲规模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全国著名的方便面生产企业南街村集团、全国首家葡萄糖饮料企业乐天澳的利集团等一批食品龙头企业。全市年加工生猪1600万头,占全省的30%;年加工粮食420万吨,占全省的15%,是该市年产粮食总量的 3倍;年生产饮料131万吨,占全省的18.7%,形成了肉类加工、粮食加工、饮料生产、休闲食品生产、果蔬加工五大优势行业,规模以上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7.9%。
十年来,漯河以食博会为平台,持续推进大招商活动,招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提升着漯河的竞争力,培育着漯河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漯河市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内的项目,80%以上是通过食博会引进的。
食品之都已成为海内外名企投资兴业的宝地。美国杜邦、美国高盛、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十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结缘漯河;韩国乐天及香港华懋、台湾旺旺和康师傅、山东六和等一批知名企业在此生根结果;闽商、台商扎堆投资,闽商工业园、台商投资园等一批专业园区应运而生,呈现出勃勃生机。
充分发挥食品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深入实施“双汇产业化工程”,促进了现代种养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全市80%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漯河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全国首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
在发展壮大食品主导产业的同时,漯河着力培育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造纸和盐化工等支柱产业、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漯河成为全省电子产业“一体两翼”的重要一翼和中西部重要的造纸基地、全省重要的盐化工基地。
生态宜居名城魅力四射
“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今天,一个充满时尚灵动气息的“梦幻沙澧”,正以卓尔不群的品牌魅力,拥抱四海宾朋,感受八面来风。十年来,漯河市以国际化视野,围绕打造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演绎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铿锵序曲。
2004年,积极争取并成功实施了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市区由一区变为三区,面积扩大到1020平方公里,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2007年,漯河市委、市政府顺应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作出推进沙澧河开发建设的重大决策,通过实行依法拆迁、阳光拆迁、亲情拆迁、和谐拆迁,短短两个月时间完成了涉及近6000户、120家单位、136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和谐拆迁”的做法被省委确定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典型,《求是》杂志等中央媒体推介了漯河经验。
目前,沙澧河一期工程全面竣工,两河四岸40公里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体育公园向市民开放,沙澧河开发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人居环境,人民群众拍手称赞。
全面推进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城中村和背街小巷改造,建成了一批拓展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的重点工程。
城市管理迈上新水平,漯河被评为全省精细化管理优秀城市。随着郑武高铁开通和沙河漯河港开工建设,漯河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成为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和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中心。
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提高到38.6%、33.7%和12.6平方米,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饮用水源水质一直位居全省前列。漯河相继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
改善民生孕育和谐家园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千方百计谋民利、惠民生、保民安,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近年来,漯河市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比例达70%左右,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更公平的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居全省第1位。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帮助3万多户困难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着力以创业带就业,漯河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低于全省控制目标,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大批农村劳动力通过创业就业培训转移就业,漯河被评为首批“中国创业之城”。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漯河市基础教育保持全国先进,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创出特色并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成了许慎文化园等一批文化设施,培育出“激情广场大家唱、舞动漯河大家跳”等群众性文化品牌,所有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建有文化室,漯河市成为全国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示范市、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
高标准做好社会管理创新、平安建设、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始终保持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漯河被评为全国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市、全国信访工作先进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中原平安杯”,公众安全感指数和群众对公检法司机关执法综合满意率居全省前列。
好风凭借力,阔步踏征程。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任务和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沙澧儿女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致力创建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最具竞争力的中国食品名城和中原地区富有魅力的生态宜居名城、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奋力推动漯河在中原经济区快速崛起,以优异成绩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