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舞阳县北舞渡西南1.5公里的贾湖村东,沙河与泥河之间的冲积平原上,平面呈近圆形,面积约55000平方米,1983年至2001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技大学在此发掘7次,计2700平方米,清理出新石器时代房址53座,窑穴370座,陶窑13座,灰坑366座,墓葬445座,瓮棺葬32座,埋狗坑10个,以及濠沟、小坑等。出土陶、石、骨等各种质料的遗物达数千件,特别是七声音阶骨笛,9000年酿酒技术,成组随葬内装石子的龟甲及其契刻符号,动物训化家养,具有原始形态的栽培梗稻尤为引人注意,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反响。经碳14测定,贾湖遗址年代范围为BC7000—BC5800年。考古工作者将发掘资料分为三期,其中的第一期文化面貌不同于目前发现的我省其它同时期遗址,第二、三期与裴李岗、峨沟等大体同进,第一期年代约为BC7000—BC6600年,第二期为BC6600—BC6200年,第三期为BC6200—BC5800年,文化内涵既与裴李岗文化有不少共同因素,也存在许多差异和独有特征,呈现出淮河上游地区的独特面貌。因之,发掘者将其命名为“贾湖文化”。目前与贾湖相同或大致相同的遗址还有舞阳大岗、郭庄、漯河翟庄、郏县水泉等,主要分布于汝河、洪河、沙河流域。
重要发现
贾湖遗址经过1984—1987年5个季度的大规模发掘,发现裴李岗文化时期房基45座,灰坑300个,墓葬300多座,陶窑10座。其中发现了以次扩建的多间房及壕沟。发现珍贵文物标本3000余件。质地有陶、石、骨、牙等,器形种类主要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骨鱼镖、骨镟、骨针、骨锥、骨刀、杈形器、骨笛、石磨盘、磨棒、石斧、石镰、石铲、石凿、石刀、石钻、石砧、砧帽、石环等。另外还在遗址中发现有反映稻作农业起源的碳化稻粒。在出土遗物中,以1987年发现的一批七孔骨笛和一批具有文字性质的甲骨契刻符号最为珍贵,把我国的文字史,音乐史推进到八、九千年。
2001年,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发现房基8座,灰坑66座,陶窑3座,墓葬96座,发现陶、石、骨各种质料遗物数百件,发现大量炭化稻料、豆粒等植物种子,各类鱼、鳖、龟、鹿、猪、狗等动物骨骼。2004年12月,根据中科大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研究的成果证明,9000年前贾湖人已开始酿酒,其成份主要是稻米、山楂、蜂蜜、葡萄等。
贾湖遗址是我省同时期文化遗存中保存最好、面积最大、文化面貌最丰富的遗址,具有中心聚落性质,对研究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早期聚落形态、农业尤其是稻作起源、家畜起源、全新世环境气候变迁、音乐起源、汉字起源、卜筮起源等许多重要学术课题均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尤其是七声音阶骨笛的材料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之后,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反响,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