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漯河 >> 走进漯河 >> 印象漯河 >> 浏览漯河

数伏的民间习俗

2014/7/17 17:26:32 点击数: 【字体:

    “伏”,是指“藏伏”,也就是“避暑”之意。 三伏不是大节气,属杂节,但我国老百姓极为重视这个不是大节气的节气,民间流传“三伏进补”“冬病夏治”“夏练三伏”等谚语和风俗。入伏第一天起,意味着一年中气温最高、天气最热的三伏天正式登场,人们常说“热在三伏”。有专家介绍说,进入伏天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也就最热了。

    在河南漯河,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民间谚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我们勤劳聪明的祖先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赋予了每个节气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养生内涵。伏天有人称之为叫“疰夏”。就是说,夏季炎热潮湿,人体不能适应高温的调节,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方面出现问题,出现头晕脑胀、心烦口干、胸闷心悸、自感发热等现象。那么,“疰夏”时节,我们该如何调节身体、增强体质呢?夏季养生最直接的方法莫过于“食补”。因此,民间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之说。

    头伏吃饺子是“元宝藏福”

    汉代东方朔在给《郊祀记》注释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藏伏,因名伏日也。”也就是说,过了夏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短,阴气放射,因为太阳余威还没有过去,压制着阴气,所以天气还很炎热。“夏日三庚数头伏”。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形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长伏,“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民间也说是吃“福疙瘩”。“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美食,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春节中的代表美食也是饺子。为什么要在初伏吃饺子呢?在过去物资比较匮乏的时代,入伏的时候,刚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正好在这时享口福。饺子是平时难见的食物,当然是首选。天热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好东西。 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二伏吃面“辟恶”

    伏天吃面,这一习俗至少自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六月沾着恶月的边儿,所以也要“辟”。 伏天除了喝热汤面,还可以吃过水面。将煮好的面条用凉水过出,拌上蒜泥,浇上卤子,不仅刺激食欲,而且“败心火”。伏里还可以吃“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饺子状似元宝,所以吃水饺,顺道也求了财,一举两得。天儿热除了食欲不好,迷信讲法还易中邪,民俗称五月是恶月,为了避邪就吃面,而且要吃热汤面,大热天一碗热汤面下去,肯定是大汗淋漓。中医认为,夏天出汗可以驱除体内的阴邪。饺子和面条水煮后,其中的可溶性养分,如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钾、一部分镁等会溶到面汤当中。所以,老人们常说,吃饺子时要把饺子汤喝掉,最好是“原汤化原食”,这样营养素都被吸收进肚子里了。

    烙饼摊鸡蛋欢送伏天

    难熬的伏天总算进入尾声了,末伏的第一天,最好的美味是“烙饼摊鸡蛋”。三伏在立秋之后,天气开始转凉,这个时节再大汗淋漓地吃“热汤面”就容易着凉了,而此时那些“歇伏”的母鸡们“休整”了二三十天也开始“工作”了,正好为人们补秋膘提供了硬货。因此,对于过去的百姓来说,夏日里能吃到烙饼摊鸡蛋可谓美味享受,同时也带有欢送伏天离去的意思。

    过去生活贫苦,人们度过伏天的办法,无非是减少外出以避暑气,再应着时令为自己找点口福。虽然“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但这些已不再是奢侈的美味了。不过,老习俗中的一些科学道理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数伏》和夏《九九歌》

    《数伏》

    秦汉时盛行“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金怕火烧熔(火克金),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规定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也称终伏,总称为三伏。

    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十天,有时是二十天,而“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的长短皆因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早或晚而定,又必须依据,末伏是设立在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处暑前后结束。

    经推算总结,判别中伏的长短,还可以根据夏至日和立秋日的天干来直接确定,从夏至日到立秋日是三个节气应四十八天,每当夏至日是辛、壬、癸日的年份,立秋日必定是戊、己、庚日,则此年的中伏只有十天;除此之外,其他年份的中伏,就一定是二十天了。

    夏《九九歌》

    我国夏历中“九”是习惯用的杂节,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它是以冬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时候。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为起点,每九天为一九,每年九个九共八十一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它不广为流传,其实“夏九九”确实生动形象地反映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据明代《五杂俎》记载: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古代有冰窖,冬天藏冰,夏天取出应用); 四九三十六.汗出如洗浴; 五九四十五,难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人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 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阶前鸣促织(促织指蛐蛐)。”

    还有一种说法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郾城区文化馆(2014-07-15)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受禅台:见证曹丕夺位表演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