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王莽十三岁的时候,他的伯父王凤已做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宗族中封侯获爵者已经十余人。这时,他的同宗兄弟皆“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见《汉书·元后传》。,过着骄奢淫逸的腐化生活。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王莽却没有同流合污。他摈弃声色,拜当时的名儒、沛郡陈参做老师,孜孜不倦地攻读经书。在家中,他恭谨地侍奉早寡的母亲和嫂嫂,教育亡兄留下的侄儿。同时更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和叔父。王凤生病时,王莽在侧侍候,不离左右,“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莽的殷勤博得了王凤的好感,所以王凤在临死时还嘱托元后和汉成帝授王莽官职。就在这一年,王莽做了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本文摘自:《正说中国历代末帝》,作者:丁克实,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王莽,字巨君,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同母弟王曼的儿子。当王莽于公元前45年降生的时候,他的姑母王政君已经做了四年皇后。公元前33年,汉元帝死去,他的儿子汉成帝刘骜继帝位,王政君成为皇太后。由此,汉朝的政权开始被王氏家族掌握,奠定了王莽日后代汉立新的基础。在汉成帝在位的二十多年中,王氏外戚集团的势力急剧地膨胀起来。在此期间王太后的兄弟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和侄儿王莽相继任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王氏家族有十人封侯。他们左右皇帝,牢牢地控制了汉朝中央和地方的权力。汉成帝即位不久,因赏识刘歆渊博的学识与才华,决定任命他做中常侍,但因事先未征求王家兄弟的同意而被迫作罢。还有,成帝即位数年没有子嗣,因而特别亲近其庶母弟定陶恭王,希望他长留京师,学习做皇帝的经验和礼仪,以便将来做皇位的继承人。但在王氏兄弟的胁迫下,成帝只得让定陶王返回他的封地,兄弟“相对涕泣而诀”。事实上,从汉成帝即位时起,刘氏王朝也就在实质上变成了王氏王朝。
正当孝元皇后王政君的兄弟们居位辅政、声势煊赫、不可一世时,唯独王莽的父亲王曼早死,没有得到什么荣宠。因此,少年时代的王莽,较之他的伯、叔父和兄弟辈争夺统治权势的条件就差得多。但是,王莽“倾其诸父”,成了王氏宗族中代汉的唯一人选,显然与王莽本人有着异乎寻常的机智与手段是分不开的。王莽十三岁的时候,他的伯父王凤已做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宗族中封侯获爵者已经十余人。这时,他的同宗兄弟皆“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后庭姬妾,各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狗马驰逐”见《汉书·元后传》。,过着骄奢淫逸的腐化生活。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王莽却没有同流合污。他摈弃声色,拜当时的名儒、沛郡陈参做老师,孜孜不倦地攻读经书。在家中,他恭谨地侍奉早寡的母亲和嫂嫂,教育亡兄留下的侄儿。同时更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和叔父。王凤生病时,王莽在侧侍候,不离左右,“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莽的殷勤博得了王凤的好感,所以王凤在临死时还嘱托元后和汉成帝授王莽官职。就在这一年,王莽做了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名、利、权三者曾是统治阶层中各种代表人物拼命追求的对象。王莽懂得名权利三位一体,密不可分,有名就有利,名利又可转化为权,有了权又可以猎取更大的名和更多的利。为此,王莽外交儒学名士、内事诸父的做法,使他在宦途上稳步前进。公元前16年,他的叔父成都侯王商向汉成帝上书,愿分自己的户邑以封王莽。恰在此时京都的一些儒学名士也纷呈成帝对王莽大加赞扬。于是汉成帝便在这一年封王莽为新都侯,并晋官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由此,王莽便成为经常在皇帝左右、颇有影响和权力的大臣。这次升迁,对王莽说来,不过是他政治生涯中向前迈进的一个阶梯,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在他看来这正是进一步求名的好机会。因此,他“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收赡名士,交结将相卿大夫甚众。”见《汉书·王莽传》。所以,朝中的王家党徒纷纷向成帝上书,推荐王莽“才可大用”,在野的那些儒学名士也一齐鼓噪,吹捧王莽的德行为“世之楷模”。
在声誉日隆的情况下,王莽更时常做出一些沽名钓誉的“激发之行”。王莽的哥哥王永早逝,遗下一个儿子王光。王莽让王光拜一位儒学博士为师,登门求学。他也亲自跑到这位博士家里,送上酒肉,连王光的同学也一齐招待。这自然使那些学生和家长产生由衷的敬畏和感激。王光的年纪小于王莽的长子王宇,王莽使其二人同日娶妻。在宾客盈门、觥筹交错的筵席上,有侍者告诉王莽他的母亲服药的时候到了,王莽于是数次离席到后堂服侍其母用药。借着这些宾客之口,王莽大孝的美名便不胫而走了。
王莽的声誉与日俱增,大司马大将军的官位也一天天地向他靠近。当时对这个要缺与他竞争最炽的是王莽的姑表兄弟淳于长。此人是元太后王政君姐姐的儿子。他的贵幸,不仅因他是皇太后的外甥,而且更因为他同王莽一样工于心计,是与王莽在同一条路子上攀龙附凤的人物。少年时代,他与王莽一样首先做了黄门郎。在王凤病重时,他与王莽一起在旁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在王凤临死时,他与王莽一样是被推荐给皇太后和汉成帝要求授官的。王凤死后,他被任为校尉诸曹,不久迁水衡都尉侍中,再任卫尉,成为中央政府的九卿之一。官位和权势超过了当时的王莽。后来,汉成帝要立他宠爱的妃子赵飞燕为皇后,元太后王政君因嫌赵氏出身卑微没有答应。淳于长看到这是获取晋身之阶的好机会,于是便在他的姨妈元后面前反复为赵飞燕说项。一年之后,元后终于答应了立赵妃为皇后。对此,汉成帝对淳于长十分感激,立即赐爵关内侯作为酬赏。不久,再封定陵侯。从此淳于长更是洋洋自得,肆无忌惮。他不仅娶寡居的侯夫人许孊为妾,而且还暗中与许后私通。淳于长的上述阴私,王莽在王政君太后面前一一告发,并将淳于长的骄逸之状着实渲染了一番。这样一来,淳于长不仅失去了马上就要到手的大司马大将军的位子,连卫尉的官职也丢掉了。他被罚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过囚徒式的生活。淳于长为了改善自己的境遇,就对他的舅舅红阳侯王立大行贿赂,央求他为自己说情,以便成帝收回成命。谁知这一活动又被成帝发觉了。在王莽的积极参与下,淳于长终于落得“罪至大逆”、毙死狱中的下场。
王莽做了大司马大将军,作为仅次于皇帝的百臣之首,权、名、利三者齐备。但是王莽并不满足,他觊觎的是他表兄弟汉成帝占据的那个皇帝宝座。因此,他并不因高位而盛气凌人,而是“克己不倦,聘诸贤良以为掾吏”,广泛网罗知识分子,千方百计地收买人心,扩大政治影响,拉拢和积聚自己的力量,不时搞出一些沽名钓誉之举。他的母亲生病时,满朝的公卿列侯达官贵人都让其夫人前往探视。王莽让其妻子短衣布裙恭迎宾客,以致这些贵夫人都把王莽的妻子当作他家的奴婢,待知道她就是大司马大将军的夫人时,无不感到惊讶,从此“忠孝俭朴”之誉传播全国。
绥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年,三十八岁的王莽就被提升为大司马执政了。正当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的威权在逼近皇帝宝座的征途上踌躇满志地稳步前进时,一年之后,公元前7年三月,汉成帝病死。因其无子,他的侄儿定陶王继位,是为哀帝。这一事件在王莽的政治生涯中引出了巨大的曲折和波澜。哀帝上台后,其祖母家傅氏和母家丁氏也随着新皇帝的登基大量地涌进朝廷,元太后王政君为了维持政局的稳定,便下诏让王莽离职就第。两年后又被迫离开长安回到他的封国新都(今河南新野东),在那里闭门闲居了三年。当暴发的傅氏、丁氏迫不及待地追逐权位谋取富贵时,王莽却努力争取政治声望。在他执政后期通过了著名的“限田令”,次年又以王太后的名义宣布王氏的田地除坟园外全部给予贫民,表示带头支持限田,反对兼并农民的土地,这同丁、傅等人的抵制恰成鲜明对比。所以王莽免官闲居,有成百的官吏上书为他鸣不平。蛰居南阳的王莽却静观局势,犹如一只双爪按地的猛兽随时做好搏击的准备。
以外藩继位的哀帝刘欣,是一位昏庸无能、愚蠢荒唐而又享祚不长的封建帝王。他虽然在即位之初给了王莽一个不小的打击,对王氏外戚集团有所削弱和抑制,但由于他的荒淫无耻和滥用小人所造成的政治昏乱,实际上给王莽重掌朝政创造了条件。哀帝所重用的丞相朱博等人,是专门对傅、丁外戚集团献媚讨好的阿谀之徒。朝廷的实权,先后掌握在哀帝舅父大司马大将军丁明以及傅太后的兄弟、后来代丁明做大司马的傅晏手里。这些人凭借傅、丁两后的势力作威作福,排斥忠正之士,结党营私,使朝政更加腐败。前凉州刺史杜邺在一次方正对策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种腐败的状况:“诸外家昆弟无贤不肖,并侍帷幄,布在列位,或典兵卫,或将军屯,宠意并于一家,积贵之势,世所希见所希闻也。至乃并置大司马将军之官。皇甫虽盛,三桓虽隆,鲁为作三军,无以甚此!”见《汉书·杜邺传》。
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发生日食,应举到京都考试的儒生都称颂王莽的功德,哀帝不得不以侍奉王太后的名义将王莽召回长安。他虽然未能恢复其官职也无实权,但却回到了权力角逐的中心,后来的情况证明这是至关紧要的。次年六月,荒唐的哀帝去世,又没有儿子。这时傅太后、丁太后已相继死去,年已七十的王政君太后,当天就赶到未央宫接管了皇帝的玉玺,立即传召王莽并任命他统领禁军主持政事。
王莽重掌朝政后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太后诏令的名义罢免了哀帝的宠臣大司马董贤,迫使董与其妻自杀。同时指令孔光奏议,罢免董贤引进推荐的全部官吏。又没收董贤家财,将其亲族统统流放合浦。王莽办的第二件事是选择了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继位,是为平帝。王太后临朝称制主持政事,实际上大权归于王莽掌握。王莽办的第三件事,是以赵氏害皇子、傅氏骄奢的罪名,迫令孝成赵飞燕皇后、孝哀傅皇后自杀,并把丁、傅两家外戚及其亲族一律赶出京师。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反对派的同僚们几乎都被剪除净尽了。环顾宇内,王莽感到自己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伴随着孝平皇帝登基的鼓乐而开始了。
王莽以三朝元老、名儒孔光为丞相、太师,名义上成为群臣之首,圆滑世故的老官僚孔光实际上完全听从王莽的操纵。中山王刘衎奉太皇太后王政君诏命,前来登基称帝,时年只有九岁,不能亲政,即由太皇太后临朝。“莽居首辅,百官总己以听”。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可和周公相比。他们说,公旦辅周有功,故称周公,今大司马王莽安定汉朝,应加称安汉公,增封食邑。他们吁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但是,王莽为了笼络人心,百般谦让,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还是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了。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带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太皇太后又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如何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越是王莽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官吏,甚至于有些平民也上书请求,提议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
在这期间,王莽也推行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安定群众生活的进步措施。比如,宣布减免贫民和灾区中产之家以下的租税;撤销皇家猎场安定(今河北省深县西)呼池苑,新设安民县,官府建筑房屋街市,供给住宅用具,贷与口粮、种子和耕牛,安置迁去的贫民;规定妇女除非本人犯法,不得因家人有罪而牵连逮捕;在全国各级地方行政单位普遍设立学官,把博士的名额扩大五倍,并广泛搜罗古籍、天文、兵法、医药、文字等专门学术人才,由各地用公费送到首都长安,讲述自己的学说,前后有数千人应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