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北宋开封过端午节的情景,从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初四,街市上到处是卖桃、柳、菖蒲、艾草的人。
北宋时期,开封的龙舟竞技并不是在端午节举行,而是在每年三月的金明池开池时,龙舟竞渡,皇帝与万民同乐。四月清明时节,汴河上也会举办颇具规模的龙舟赛会。《东京梦华录》记载了北宋皇帝于临水殿观看金明池内龙舟竞渡的内容,当时除了有彩船、乐船、小船、画舱、小龙船、虎头船及长130多米的大龙船供观赏、奏乐外,其他船列队布阵,争标竞渡,作为娱乐。宋代画家张择端的《金明池夺标图》描绘的即是此景。
端午节这天清晨,家家户户都把艾枝悬挂在门头上,不少人家还在屋子正中的墙上挂上钟馗像用来驱鬼。年轻妇女要头插艾枝,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端午节的谚语:“闺女媳妇不戴艾,死后变为丑老太。”还有清早出城采百草的活动,后来发展为斗草的习俗。
端午节吃中午饭时,家家户户设酒宴,饮雄黄酒,吃粽子、麻叶等。小孩不会喝酒,大人就把用彩色丝线编织成的香囊佩挂于他们胸前,以此来辟邪驱灾。晚间,开封各大戏院常有钟馗戏上演,剧目有《钟馗嫁妹》、《钟馗打鬼》等。
端午节应节的物品有百锁、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或把紫苏、菖蒲、木瓜切成末,再用香药搅拌调和,装在红色的盒子里吃。百索,又称朱索、合欢索、辟兵缯或长命缕,是用五彩丝线结纽而成的丝绳,系在手臂上以辟邪。艾花就是艾草扎成的花,用以辟邪。银样鼓儿,是一种小鼓,或悬挂在架子上,或放在座位上,形式不一,富贵之家大多购买,互相赠送。花花巧画扇,是一种小扇子,分青、黄、赤、白四种颜色,或绣、或画、或缕金、或合色,式样不一。香糖果子,就是把菖蒲、生姜、杏、梅、李、紫苏等切成细丝,加入盐晒干,叫做“百草头”;或者用蜜糖腌渍之,放到梅皮中,称为“酿梅”,都是端午果子。粽子,宋代的粽子不仅馅色繁多,而且形式多样,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等,大户人家还把粽子搭成楼台、车、船的样子。白团,又名水团,唐代称为粉团,用糯米粉加砂糖、香料做成五色人、兽、花果之形,一般是煮食,也可蒸食。
端午节这天,人们有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当时的人认为,这些药酒具有开窍、理气、活血、去湿和散风等功效,久服不仅可以耳聪目明、延年益寿,还可以去邪毒。老百姓还要在端午节这天做罩子,以木条做架子,用各色纱布糊到上面,既可以用来罩食物,又可以给小孩当睡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