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开封 >> 传统文艺 >> 开封曲艺 >> 浏览开封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仪封三弦书

2013/8/12 9:49:24 点击数: 【字体:

仪封三弦书

    生存在兰考县仪封乡的仪封三弦书是产生于秦朝的民间说唱艺术。仪封三弦书在坠子说唱艺术史、民间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仪封三弦书艺人供奉三皇(天皇、地皇、人皇)为始祖,逢三皇生日,艺人们焚香敬祖、聚会演唱三弦以敬三皇。

    仪封三弦吸收了中原民歌、民间小调的艺术元素,唱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结构,音域较宽。其唱腔主要有大仪封腔、小仪封腔。大仪封腔又称“大口”,节奏比较缓慢,宜于抒情、诉说,其可塑性很大,既可用于表达悲哀之情,也可表达欢快的情景。“大口”,由高往低走,有时侯托音很长,但可以根据内容的需要任意变化。小仪封腔又称“小口”,节奏比较紧凑,宜于表达激烈的情景和矛盾,抒发愤怒的心情,表达强烈的感情。但是,因人物、情节和感情的不同变化,大口唱腔和小口唱腔可以交替或混合使用。

    总的来说,仪封三弦书的旋律是由高到低,尤其拖腔更是如此。艺人在演唱时比较灵活,他们往往采用半说、半唱或采取压缩节奏、扩展节奏的方法,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节奏(板式)变化。仪封三弦书在板式变化上有紧打慢唱、赶板夺词、软弓子大调、滚口一仰一合等。

    仪封三弦书演奏的前奏音乐叫盘头,根据曲目的需要,盘头有长有短。此外,在唱段里还有很多各不相同的间奏音乐,艺人称为“大过门”、“中过门”、“小过门”,还有当做压板用的“大游场”、“小游场”,多用于唱段中间对话、对白的地方,使音乐不断,形成唱腔与伴奏音乐的连贯性。

    仪封三弦书的演出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为单档班的坐唱型和双档班站唱型。单档班的坐唱型即演员一人怀抱三弦、腿缚竹节(或脚梆),自弹自唱、自击节;双档班由一人主唱,左手操作简版,另一人弹三弦,蹬脚梆,兼插科打诨与帮腔,演唱中,或是伴奏人员与演唱者共同接腔,或是弹奏者向演唱者发问,其间亦白亦唱,一个哼、一个啊,一叫一应,一问一答,场面活泼,气氛热烈,滑稽诙谐,妙趣横生,使演出生动活泼。

    仪封三弦书的语言大致分为散文和韵文两部分。说白的语言是提炼、加工、艺术化了的大众口语,明快响亮、节奏感强、精练风趣、富于形象和艺术表现力。它的韵文唱词平仄规范,唱词的句式上有七字句(二、二、三句式),三字句(三字紧)、五字句(五字嵌、五字垛)、十字句(三、三、四叫平十字头,三、四、三叫尖十字头)、巧十三(即十字句前面加三字);另外,变格形式里还有六字句、抢八句(七字句前加一个字)和连珠垛(连珠垛句式)。仪封三弦书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较完整的24字唱表要诀,即表演上的“手、眼、身、步”,唱法上的“抑、扬、顿、挫”,表情上的“喜、怒、哀、乐”,唱表上的“脱、科、闪、颤”,节奏上的“紧、慢、迟、疾”,火候上的“虚、实、寒、热”。仪封三弦书的总体表演风格质朴谐趣,火爆泼辣。有文段子和武段子之分,文段子的唱表活泼风趣,朴素细腻;武段子的唱表豪放激烈、泼辣洒脱。

    清朝时期,开封县招讨营村的乔治山将仪封三弦演变为河南坠子。文革期间,仪封三弦逐渐被观众冷落,其原因一是上级文化部门提倡演唱新曲种如坠子、大平调、豫剧等;二是说唱仪封三弦的艺人改说了坠子。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县域内会唱仪封三弦的老艺人大部分相继病逝,将珍贵的仪封三弦书说唱艺术带进了坟墓。

    截至2008年,在兰考县境内,只发现仪封乡东老君营村的老艺人刘景付会唱仪封三弦,该说唱艺术濒临灭绝,急需抢救、保护。

    2011年12月,仪封三弦书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兰考县委统战部
0
下一条:开封鼓子曲上一条:通许县渔鼓道情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