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鑫森
甲午初冬,我随来自天南海北的旧雨新知,第一次踏上河南焦作的神奇土地。几日来,天气晴好,主人热情,山水奇瑰,动人心魄。登云台山、神农山,游青天河,访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谒韩园、李商隐陈列室、朱载堉纪念馆,赏妙乐寺、嘉应观的殿、阁、堂、塔……衣襟上叠印着山光水色、风痕云影,兜一杯生态自然与古典人文情愫,此乐何及!
10年前,我曾应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之邀,撰写过一本《触摸古建筑》的文化随笔集,特约编辑为老友野莽。此次访焦作,与野莽兄欣然相逢,真所谓良辰、胜地、美景、好友齐聚。每到一处,我们都会特别关注点染在山水园林中的古建筑,心驰神往,为之击节赞赏。
焦作的古建筑,大约分为三类:一为原建原物,历岁月风雨而屹立至今;二为依原制原物而重建,却保持了不殒的原貌;三为依古建筑形制新造,流淌出一派古色古韵。
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一书中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诚哉斯言。
云台山位于焦作修武县境内,山雄峰峻,峡幽谷秀,湖、涧、泉、瀑触目皆是,林木花草流红溢绿。我们徒步游览红石峡,峡河清碧曲折,或缓或急地流动,两岸崖壁险峻,瀑、泉之声不绝于耳。令人惊叹的是,依山凿出的石栈道,宽一二米,临水置石柱铁链栏杆以护安全。我触摸石壁上清晰的锤、凿印痕,想见当时开凿的艰辛与勇毅,称得上是“鬼斧神工”。
我们去青天河风景区时,先乘游船,饱看两岸奇瑰风光。到达码头时,上岸踏入沿河悬水而设的木栈道,长达数里。栈梁坚实,栈板厚重,两边的扶栏整齐划一。走在上面,步履铿锵,声音极为动听。走过木栈道,再踏上沿河开辟的宽平道路,看红叶山花、天然大佛、男身观音铜像、北魏摩崖石刻及北魏古丹道,令人心地安详,清凉如许。
焦作武陟县的嘉应观,是一个蔚为大观的古建筑群,其始建于1723年,即清雍正元年,占地140亩,集宫、庙、衙署于一体,为雍正皇帝纪念武陟修坝堵口、祭祀河神、封赏治河功臣之处。观中拥有殿、楼、阁、厅、亭、馆、房、室、庙、廊、台……红墙彩瓦,飞檐翘角,安宁静穆,雄伟壮丽。
以殿而言,有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前殿、中大殿、东大殿、西大殿等。中大殿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以孔雀蓝琉璃瓦覆盖,且斗拱雄奇,是北京故宫太和殿的缩影。中大殿又名无尘殿,从建置至今近300年,殿内不沾灰尘,不结蛛网,不生蛀虫,少有飞鸟,令人惊叹不已。
以楼、阁而言,嘉应观有钟楼、鼓楼、禹王阁。钟楼和鼓楼,坐落于御碑亭之东、西两侧,各置钟与鼓。步行观中,过恭仪厅,便是禹王阁,为此中最高伟、雄壮的建筑,重檐硬山式,楼上楼下共两层,是专为缅怀大禹治水功绩而设。
以亭而言,走进嘉应观山门,迎面便是御碑亭,亭内置御碑一块。亭的形制十分独特,亭顶为伞形圆顶,褚黄色琉璃瓦覆顶。亭外层有红色檐柱6根,内层有金柱6根,平枋穿连,组成十分坚固的筒式结构。御碑亭显示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在国内留存的古亭中,堪称翘楚。御碑亭已成了供人瞻仰、纪念的处所,其功能已不是休憩了。但在焦作的许多风景区,各种形制、材质的亭随处可见,云台山中,青天河边,园林里,游路旁,让游人稍作留停,恢复足力再欣然前行。
塔,又称浮图、浮屠。浮屠,是“佛陀”梵文的译音。在焦作大地,“高标跨苍穹”的塔极多,如沁阳市,就有金代天宁寺三圣塔、元代石作邠国公墓塔、元明时期小塔林、清代性空和尚塔。在武陟县的妙乐寺,则有妙乐寺塔。原塔始建于汉,隋为五级白塔,现存的砖塔,为后周显德二年即公元955年重修,距今已千余年。一般来说,塔为七级,故有俗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而妙乐寺塔为13级,因为13在佛教中被认为是一个吉祥数字。此塔为13级密檐叠涩式方形砖塔,内部中空,通高34.19米,塔每层均为平面正方形,塔底各边长9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均匀递减,塔檐逐渐内收,呈现出外轮廓优美的抛物线形。远看近观,庄重、敦实、雄奇,是我国古塔中的精品力作。无论风从何方来,每层塔檐四个翼角下的铃铎都能发出清亮之声,令人思绪悠悠。
到焦作不可不访的,还有位于孟州市西的韩愈陵园(简称“韩园”)。韩园始建于唐敬宗宝历元年,距今已有1180年的历史。园里古柏苍郁,主要建筑有牌楼、祭祀台、山门、飨堂、陵墓等。在古代的典籍中,“墓”被释为“没”。韩愈虽然久别人世,但他留下的德操、文章、诗歌,却没有因他而“没”,而是永垂不朽,千秋万代流光溢彩。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