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观是我国唯一现存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记述治黄史的庙观,也是河南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清代建筑群,文化内涵丰富,是黄河文化的代表之一。嘉应观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构件之精美,保存之完整,黄河沿岸的庙宇几无出其右者,有“黄河故宫”的美誉。观内供奉的河神均为彪炳史册的历代治河功臣,蕴含了中华五千年治河经验,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嘉应观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这个有着近300年历史的著名古迹,正在成为武陟的一张美丽的人文名片。
“黄河故宫——嘉应观!”
每天早晨七点,当中国观众打开电视机,收看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并机直播的新闻节目“朝闻天下”时,就会听到这句精美的广告词,看到这个微缩版的北京故宫。
伴随着这句广告词,位于中原腹地武陟县、充满人文色彩的嘉应观,已经成为天下旅游者、观光客来河南观光旅游的目的地之一,成为人们游览黄河,了解母亲河灿烂历史文化的必选之地。
以文化旅游提升武陟知名度和竞争力
开发嘉应观,宣传嘉应观,让天下更多的人来嘉应观参观,来武陟旅游、投资,是武陟县委、县政府新时期发展经济,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旅游立县的一个重要举措。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对经济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徐光春书记不久前在谈到旅游文化产业时指出,要把旅游立省的决策部署变成工作实践,把文化旅游更加紧密、更加融洽、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他强调,如果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里缺少了文化旅游这方面的内容,那就是一个不完整的发展规划,是一个不健全的发展规划,是一个不科学的发展规划。
武陟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特别是文化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完全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而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文化旅游更加紧密、融洽、有效地结合起来。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没有文化,旅游将无法开展,人如果没有思想和精神,也就失去了旅游的意义。但是文化也需要借助旅游来加以推广、来加以传播、来加以繁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旅游而生动活泼,旅游因文化而丰富深刻。
武陟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是焦作市的南大门。武陟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史载:武陟夏属冀州,春秋置怀县,秦易名武德。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置武陟县。境内除了有闻名世界的嘉应观,还有与西安法门寺塔齐名的始建于唐代的佛祖真身舍利妙乐寺塔,明清佛道合一的千佛阁等名胜古迹。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以及多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的发现,使武陟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竹林七贤”中的向秀、山涛,明代礼部尚书何塘,三代帝王之师李堂杰,清代五部尚书毛昶熙等历史名人的故里都在武陟。
近年,武陟县在快速推进工业经济发展、壮大现代化农业规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发展新的亮点。他们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了适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浓郁的环境氛围和机制保障。目前,他们正积极创建嘉应观4A景区,加快推进黄河文化园开发,建设观光农业园。不久,一个“黄河风景名胜区——渠首——嘉应观”的精品旅游线路,将成为省会郑州和周边城市居民,以及国内外赴河南、焦作观光者休闲旅游的首选,也成为武陟一个响当当的旅游文化品牌。
成绩是喜人的。来自焦作市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武陟县接待游客26.16万人,同比增长25.47%,门票收入72.32万元,同比增长26.1%。
一座蕴含丰厚人文色彩的宫殿
嘉应观是我国唯一一座集宫、庙、衙署三体合一的记述治黄史的庙观,有万里黄河第一观的盛誉。嘉,为美好祥瑞之意;应,为天意报应,“嘉应”二字反映着人们对黄河安澜的向往,意味着上天为武陟带来平安美好,带来和谐发展。
嘉应观俗称庙宫,实为淮黄诸河龙王庙。位于武陟县城东南12公里杨庄村南,与邙山游览区隔河相望。偏东近京广铁路上的黄河大桥,偏西是雍正皇帝颁布修造的“御坝”,正南是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人民胜利渠渠首闸。
嘉应观为仿故宫敕建的清代建筑群,占地140亩,现有建筑249间,分南北两大院,远远望去,建筑群翅檐飞空,楼阁殿宇鳞次栉比,红墙碧瓦交相辉映,观内古树参天,回廊通幽,观中传出的暮鼓晨钟令人心驰神往。北院布局严谨对称,为祭祀河神、巡河行宫建筑群。中轴线南北依次有山门、御碑亭、严殿、中大殿、恭仪亭、禹王阁。两侧对称有掖门、御马亭、钟、鼓楼、更衣殿、东西龙王殿、风神殿、雨神殿。东西跨院为河道、道台衙署。
嘉应观建筑艺术集古代官式建筑艺术之大成,巧妙地运用木雕、石雕、砖雕、高浮雕、镂雕、阴刻等不同技法,建筑构件精美,规模宏大,有“黄河故宫”之美誉。
据武陟县志记载:“嘉应观在二铺营村东,雍正初年,以黄河安澜,奉赦建,规模壮丽,有铜碑刻。”康熙末年,黄河四次在武陟境内决口。雍正元年(1723年),又决马营口,洪水逼京,淹天津,成清王朝心腹之患。为治黄安民,雍正皇帝派河道总督率兵堵口、修坝,亲临河防搬石。为祭祀龙王,封赏治河功臣,口堵坝成时,雍正皇帝特下诏,赦建嘉应观。命河臣齐苏勒,仿故宫,派御匠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安徽五省民工,大兴土木,历时四载,耗资288万两白银,建成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官式建筑群。
嘉应观山门上书有“敕建嘉应观”五个大字,为雍正皇帝手书圣旨。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亭内御碑铁胎铜面,二十四龙缠绕,底座为独角兽,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制作精致,称得上是中华第一铜碑,堪称国宝。中大殿,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六十五幅龙凤图,为纯满风格,堪称一绝。殿内正中立“钦赐润毓”金牌,经考证“润毓”是雍正皇帝赐于在武陟堵口的都御史牛钮的封号。牛钮是顺治皇帝与一宫女所生,是康熙皇帝的兄弟,雍正皇帝的叔叔,是嘉应观的首任住持。据说,皇帝在宫中尤其在民间风流,若生下儿子,既不能弄死,又不能让龙种流传,以免影响皇帝大位的继承安全,基本上都是御赐建一寺庙或道观,让其做住持,使其安享富贵生活,终了一生完事。
嘉应观不单是专门祭祀河神的庙宇,还是纪念表彰历代治河功臣的场所,蕴涵了中华五千年治河经验,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博物馆。治河功臣殿分东西两个大殿,供奉着10位治河功臣。东大殿供奉的是西汉的贾让,东汉的王景,元朝的贾鲁,明朝的潘季训和“白大王”白英。其中贾让最早提出上中下治河三策,沿用至今。王景实践治河三策,黄河800年没有改道。西大殿供奉的是明朝工部尚书宋礼,明朝兵部尚书刘天和,清朝三位治河总督齐苏勒、稽曾筠和林则徐。据记载,林则徐在道光年间曾任河道总督,主管河南、山东黄河运河的修防事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撤了他两广总督的职务,发配新疆。途中,黄河决口,林则徐又临危受命,奔赴治理滔滔黄河。
嘉应观“三绝”
一是钟绝。嘉庆观钟楼上的钟为铜铸,钟头上铸着二龙戏珠,钟沿着周围按照八个方位铸着八卦图。用棒击,每个方位的音阶都不相同,好像一架钢琴,能奏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清越、悠扬,天气晴好时,在郑州邙山公园游览就可听到它的声音。据说此钟是雍正治理黄河,使黄河变清,感动了天宫里的乐仙翁,他请求玉皇大帝,把天宫后花园里供仙女们玩耍击乐的铜钟赏赐给了雍正皇帝,雍正亲自把它挂在了钟楼上。因为它是天赐,人们来嘉应观游览,都想摸一摸,击一击,沾沾仙气。我们细加研究八卦图会发现,嘉应观钟楼上的八卦图与周易八卦乾坤位置倒置,有扭转乾坤之意,寓意人们治理黄河的决心。
二是碑绝。嘉应观有御碑亭,亭里立着一座高达4.3米的铜碑,碑身上面额上,铸着“御制”二字。御碑亭似清朝皇冠,富丽堂皇。御碑二十四龙缠绕,有飞龙、盘龙、卧龙、游龙、降龙、升龙等,栩栩如生;底座为独角兽,龙头、牛身、狮尾、鹰爪,全身肌肉丰满,健壮有力。御碑由雍正皇帝亲笔撰文书丹,11行431个字的碑文记载了黄河的地理面貌、流域历史、水患与治理情况,强调黄河与百姓、黄河与朝廷的利害关系,对黄河的治理和建造嘉应观的缘由加以说明。御碑“铁胎铜面”,铸艺精致卓绝。专家认为,铜铁熔点不同,现在的技术也很难让铜面紧密地与铁胎包熔在一起,这在我国300年前的冶金和铸造史上,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属罕见的稀世珍宝,堪称“天下第一铜碑”。被压在碑身底下的不是龙而是“河蛟”。这个有着龙头,牛身,狮尾的怪物,曲身回首,二目圆睁,看上去大有翻江倒海之势,所以被当地人视为黄河泛滥成灾的祸根。河蛟下压的水井与河道相通,而河蛟头上的一个小洞口,往里投铜钱,可根据水声的大小预测黄河水情。
三是图绝。嘉应观中大殿为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殿内藻井彩绘65幅龙凤图,构图古朴典雅,色彩鲜艳明快,意蕴深沉幽远。龙凤图故宫里也有不少,但都是满汉合璧风格,而这里的龙凤图却是清一色的满族文化风格,甚为罕见。有关专家称,目前在故宫、颐和园、避暑山庄、东陵等代表建筑群,尚未发现有此图案的。据说圆明园曾有,可惜被当年入侵的八国联军烧了。因而它成了全国又一绝唱。
嘉应观见证黄河的安澜
1963年4月,嘉应观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谢辰生1999年12月在考查时给予很高的评价,分别题词:“治河丰碑,文物瑰宝”、“治河先贤,功在千秋”。1999年6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时指示:“珍贵啊,可要好好保护。”
古往今来,武陟目睹了黄河的喜怒无常,这里俨然成了我们的先人同洪水搏斗的主战场;而嘉应观的建成,似乎改变了黄河在这里泛滥的情形。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安澜,也为黄河两岸的百姓带来了心灵的安宁和福祉。(原标题:嘉应观:武陟的一张人文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