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焦作工艺 >> 工艺赏析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当阳峪里说绞胎”系列之三 以绞胎聚魂铸圆融之瓷(2)

2014/2/17 14:36:53 点击数: 【字体:

  作为一种哲学与智慧,它们包括中国文化与中国精神,都离不开“技术操作”。

  当然,这种技术层面上的操作,与古哲先贤的思考,是有互动作用的。甚至不是没有谁先谁后的问题,而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耦合。

  只有耦合,才能通向圆融与中和。这就是“和如羹焉……君臣亦然”与“治大国如烹小鲜”;这就是五味调和、五音俱全与万事圆融。

  五味不能只有一咸,五音不能只有一宫,陶器不能只有一黄,还要青、白、赤、黑,五色俱全。

  但是,从技术层面上讲,制陶当初,就将赤、青、黄、白、黑五色“绞”在一个陶胎上,就是能“绞”,但过火之开裂问题,也是不能从技术上予以解决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陶器上,五色和谐存在,是当初的烧造技术所不能支撑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两种乃至三种不同颜色的泥土调和在一起,能够烧成器物时,古代陶工怎能不付诸实践,在同一器物上铸造五色调和?

  是故,先有了巩义窑的绞胎陶,再有了当阳峪窑的绞胎瓷。

  大都是两种颜色的泥土或瓷土相绞,少数也有三种质性不同的泥土或瓷土相绞。

  从色彩细分上说,专家一般把绞胎胎体的颜色视为白、褐二色;对于像我这种对颜色并非敏感的人,特别是对色盲而言,就是黑、白二色耳。

  因此,我愿意相信,唐、宋之人在绞胎胎体上探索的,无非就是个二色调和,阴阳相生;他们解决了的,也只是以胎装饰瓷器中的二色相生相克的问题。至于将五色瓷土在绞胎瓷上的调和装饰,也许他们尝试过,偶尔能够见到的,也就是个三色相绞。

  当此之时,以釉色装饰瓷器,因“钧红”的成功创烧,而有了五色调和的瓷器——钧瓷。宋代钧官窑完成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梦想,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伟大创举。

  如果说钧官窑以五色之釉装饰瓷器的创新,还走在当阳峪窑只能以二色之胎装饰瓷器前面的话,(以胎调和五色,主要出自人工;以釉调和五色,主要仰仗窑变;倘若强说难度,以胎人工调和五色,更为困难一些——绞胎装饰做到五色和美,难;烧成绞胎做到不开裂而五色相生,更难)那么在器型上,钧官窑的代表之作,主要是复古,学习青铜古器,如出戟尊等;当阳峪绞胎瓷的代表之作,则主要是创新器型,是不远流行的玉壶春瓶、梅瓶等。

  玉壶春是宋代瓷器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典型器物,其造型,则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佛家器物,盛装佛家圣水,简称净瓶,梵名kalasa)演变而来的。只是净瓶,盛装圣水;玉壶春,则常被酒家盛装酒水。

  玉壶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作为器皿的轮廓线,造型特征是:颈细,颈部中央稍微收束,自颈部下部逐渐扩展放开,过渡而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较大,或内敛,或外撇。该瓶造型,定型于宋,经宋、金、元、明、清、民国以至现代,都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物。

  玉壶春瓶既然由净瓶而来,当初自然要盛装佛家圣水,而后或装水以作报时滴漏,或盛酒以作酒家之瓶,再后而变为中国瓷器中典型的观赏性陈设“赏瓷”。

  关于玉壶春瓶,一般以为因宋人诗句“玉壶先春”而得其名;也有人说因唐人“玉壶买春”之句而得其名。“玉壶”出现早于宋,实指玉制之壶。因为古人常以瓷比玉,是故,也将瓷壶称为玉壶。至于“春”,就是酒;“买春”,就是买酒。

  除玉壶春瓶之外,在圆融寺附近还出土有窖藏绞胎瓷梅瓶。

  关于梅瓶,清末民初许之衡著《饮流斋说瓷》云:“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梅瓶,古称“经瓶”,实与梅毫无关联。

  《宋史·职官志》云:宋代皇帝特设讲经制度,请大学士等为高官乃至皇帝讲读四书五经。讲经制度衍生出筵席乃至讲经用酒——讲经结束,皇帝总要设宴款待讲官与参加集体学习的官员。“经宴”之上,酒、瓶并美,这种专用的盛酒之瓶,被宋人称作“经瓶”。“经瓶”装酒,尊贵至上;皇帝请客,对饮者亦是至高荣誉。

  自然,“经瓶”也是这一“国宴”的重要标志。

  “经瓶”虽可插梅,但总归是酒瓶被后人误定为花瓶——还是插梅花的花瓶。

  净瓶,是佛家器物,演化而为装酒的玉壶春瓶;至于“经瓶”,就与佛家无关,佛家亦可学习皇家的讲经制度,将其引到讲说佛经上——只是不再装酒而已。不然,绞胎“经瓶”当不会窖藏在圆融禅寺。

  从玉壶春到梅瓶,都可盛水,都可装酒,都可观赏……它们的轨迹,或与禅家相关,或与皇家有缘。不然,其不会作为经典器物,自赵宋以降,盛行千年,流行于今。

  考察其与佛家的关联,可知其功能演化,可窥其古今之变。

  概而言之,不知玉壶春瓶与梅瓶的演进,也不晓得圆融寺缘何视其为圣器耳。

  凡此种种,不是一句流行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能一下子说透道明的。□首席记者于茂世文图【原标题:“当阳峪里说绞胎”系列之三 以绞胎聚魂铸圆融之瓷】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9年10月27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火与土的艺术 盆窑黑陶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