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焦作 >> 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浏览焦作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高抬火轿

2012/5/15 16:42:33 点击数: 【字体:

 
高抬火轿

   
     “高抬火轿”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南村的村民逢年过节都会以这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来庆祝。每年从大年初一表演到元宵佳节,南到洛阳、巩义,北至山西泽州,方圆百里的群众常骡驮马载,结伴前来观看,盛况空前。

    高抬火轿历史起源
       
    沁阳市山王庄镇万善村是豫西北地区一个著名的古镇,它扼守“太行八陉”之一的太行陉(又称“羊肠坂”),“南可通洛、陕,北能达晋、燕”,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并被官府辟作驿馆兵站。万善古镇分为北社、中社、南社等五大社,“高抬火轿”就诞生、传承、发展于万善南社(今万南村)。
     
    万南“高抬火轿”的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地居民自古以来就有踩高跷、抬花轿闹新春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明代得到了脱胎换骨的发展。当时,明郑藩王子朱载堉七疏辞爵后隐居在丹水河畔的九峰山下著书立说,万善古镇自然是他经常游历的地方。朱王子十分同情被称为“下九流”的抬轿夫和唢呐手等民间艺人,便竭力想为他们争取地位,大胆地把踩高跷和抬花轿两种民间表演艺术大胆地结合在一起,精心设计出了踩着高跷抬花轿的表演形式。他的初衷就是要让人以仰视的角度高看“轿夫”,用艺术的表现手段来提高“轿夫”在世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
     
    随后,朱载堉不断研究改进高抬火轿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将白天表演改为晚上表演,将花轿改为火轿,把原来的布轿改为纱轿,轿的周围插上蜡烛,还能喷出彩色的火,寓意为火旺、财旺,预示着一年里的生活红红火火。朱载堉把他创作的“醒世词”“情理词”等谱成曲调让艺人们在表演中演唱,打击乐器用的也是“金鼓经”中的鼓谱等等。整个表演团队要一百多人,表演起来人潮涌动,如行如流水,波澜壮阔。

    高抬火轿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十年来,“高抬火轿”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中断了,许多精彩的节目及绝技也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谢世而几近失传。如今,国家保护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如强劲的东风,重新吹开了万南老艺人的心扉,他们与村干部多次商议,决心重振“高抬火轿”艺术。在文化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万南人同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竭尽全力复兴“高抬火轿”。村里经济差、底子薄,拿不出多余的钱添置道具,村民们就自愿捐资。2006年6月,大伙放下手中的活计,男女老幼齐上阵,在几名老艺人的指导下,仅用短短两个月时间便将濒临失传的“高抬火轿”基本恢复原貌,并利用各种节庆场合进行了多次表演,在今年春节期间还参加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会演。
       
     现在在山王庄镇中心校万善学校里,踩高跷已经被列入教学课程中,并请经验丰富的教练进行辅导。在课余时间,孩子们都会到操场上进行练习。如今,他们已经参加过多次大型的演出和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万南村共有村民 1000 多人,在这里无论是谁家的孩子都要学踩高跷,因为这是抬火轿和其他表演的基本功,谁要是不会就是丢人的事。所以现在受到环境的熏陶,小孩子从一岁到两岁开始走路,他就开始学踩高跷,现在基本上 2 岁以上的小孩子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都会。
    
    如果你要去万南村,一进村,准会看见有孩子踩着小高跷走来走去,嬉戏玩耍。无论走在什么样的地面,他们都是健步如飞,如履平地。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印象河南网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