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称保食,它的始源何时未能探清,只知它是人们生活中饮食断粮,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急在盼望着的一种食品,按照古语说法:春头菜努咀,大人小孩饿吐水。历时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底或四月初之间,家中收入的秋粮和干菜类均已吃光,夏粮(小麦)还未成熟,农民家中出现断粮,生活难以度日,急盼着传统语言中一句话:“三月二十八,大麦小麦串柿花”。因为麦子生长灌酱后,麦秆串着柿子开的开,麦穗当堵头,柿花不易脱落,说明了农民急待盼望麦子成熟的念头“吃碾转”。
碾转的制作方法说起来倒也简单,首先在麦子(有大麦、三月黄、小麦)灌足酱后,拿着链子到自己麦地,割上几捆带回家中,然后分成小把,将麦穗蹲齐,再将蹲齐的麦穗在锻好的青砖上(过去人工烧制的砖,等于现在的搓板)用手来回揉搓,直到麦籽全部脱落后,用簸箕播出麦糠,把播好的麦籽放在锅台上的大锅中,根据麦籽的成熟程度,适当填入清水,锅台中加入柴草,点上火,让火烧的旺旺的,一人煽火,一人翻搅麦籽,直到麦籽离皮方为出锅,待麦籽放凉后用手细致的磋磨直到麦籽上没有麦糠为止,最后将麦籽倒在石磨上,一人或多人用杠棍推磨转圈,利用石磨上下两扇研磨,自然而然地陆续产出碾转,碾转的粗细你可自行掌握,想吃细的,可在磨眼内插入一根或两根筷子,想吃加色的,可加入适量的易碎的叶,这样出产的碾转嫩绿光滑,又细又长,即可食用。
碾转系黄、淡白色,通长度为5-10公分左右,粗细为半公分以下,属一种接济粮充饥食品,现今来看是一种生活季节性调配的新鲜物和赠送远方亲朋的礼品,在旧社会贫穷人家为盼到充饥救命粮,随生产随吃掉,吃过这顿再产做那顿,因为此物不能隔夜,隔夜就发酸,一些富豪人家把此物当做稀奇宝贝之物,出产的碾转放太阳光下晒干,保存起来以年关调配主食和邮寄外乡亲友而已。总的来说,此物在刚刚操作恰为充饥,但必须注意用量,否则会引起生命之忧,自古俗语讲得好“吃碾转六成饱,两成开水分八成饱,再吃多了不得了”,说明碾转特征实惠,吃到肚里后膨胀性大,越喝水越想喝,最容易撑破肠胃,引起死亡,此例在当时常见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