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济源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济源

“济水源头济渎庙”系列之一 古建精华数代同堂(2)

2013/12/14 15:18:28 点击数: 【字体:

  
    陪同记者采访的济源市文物局局长卢建设说,这个建筑构思奇特,仅由四根大柱顶起了三间跨度很大的大屋顶,而且历经四五百年沧桑雄姿不改。山门檐下的华拱采用九踩重昂重翘式,这代表了济水神地位之尊(位居诸侯之列)。
  
    进入山门,有一条近200米的御道,古时这条路是专供代表皇帝前来祭祀的祭水钦差行走的。其时,文武官员只能文东武西分列两侧。古时,在这条路的两侧种有几百棵柏树,但民国初年,地方政府为了筹款,把柏树全都砍掉卖钱了。
  
    今天的济渎庙占地130余亩,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形制。济渎庙建筑群分为四大部分,分列在三条纵轴线上。前为济渎庙,后为北海祠,东为御香院,西为天庆宫,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整个平面布局呈“甲”字形。据说布局之所以呈“甲”字形也有讲究:一是祭祀渎神乃国家祭祀河神之最高级别,而唯有济水距离都城最近,祭祀最为频繁,暗含雄甲天下之意;二是宗教界理论认为古时此处地貌奇特,状若金龟伏地,庙呈“甲”字形,寓含“金龟探海”之意。此庙前方后圆,也体现了古代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走过明代中期建筑的第二道门清源门,便是渊德门了。
  
    “这是济渎庙的第三道门,它与后面的大殿、寝宫为整体廊坊建筑,所以这里为廊坊大门,古时祭祀水神的最高潮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参加人员有钦差、县尹、县丞等官员及随从和宗教人士。”卢建设局长说。
  
    走进清源门,迎接我的是一片荒凉的空地。这里没有人,只有草和树,草枯着,冷风阵阵吹着,偶尔有一只鸟孤独地飞过。所有的事物都会改变,所有的生命都会枯萎,不变的是穿越事物和生命的历史,是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和组合。
  
    当年这里的祭祀仪式究竟什么样?当时究竟有多热闹?钦差、陪同的官员是不是要依次行大礼,庄重地向济水神朝拜呢?
  
    枯草之中,有一棵枯老的古柏。据介绍,这是一棵汉柏,按最保守估计也有近1800年的历史了。在县志、碑刻及历代文人的诗词歌赋和一些民间的神话传说中,提到这棵古柏的时候都说它是“东汉遗物”。济源人说,当年王母娘娘云游至此,看到济水两岸百姓安居乐业,风景秀丽如画,一高兴,不小心将一个仙桃的桃核吐落于此。桃核植于济水沃土,最终长成参天古柏。清代诗人沈荣昌诗云:“汉家何人留此柏,王母桃核生磐石,伏流千里养根株,脊土百年长寸尺。”

    古建筑的宝库
  
    倘若古柏有灵,它该看到当年祭祀水神时的热闹场景,它该看到济渎庙的辉煌和骄傲。
  
    但它同样会看到痛苦、灾难和悲伤。历史总是由两极组成的,比如善与恶,是与非。历史快乐着自己的快乐,也痛苦着自己的痛苦。
  
    古柏肯定没少流泪,要不然它的身上怎会有那么多的沟沟壑壑?
  
    清同治六年,捻军张宗禹一部占领了济渎庙。对于这个皇家祭祀之地,他们充满了仇恨。结果很简单,他们放了一把火,烧毁了济渎庙的核心建筑———渊德大殿。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只能看到渊德大殿的遗址了。
  
    渊德大殿曾经是济渎庙的主殿,现在,它的柱础还在。渊德大殿建于宋初。宋代李戒的《营造法式》中提到,按照宋代建筑规则,柱础直径等于它所顶柱子高度的十分之一至十一分之一。由此可知,现存这些直径在60厘米左右的柱础,它原来所顶的柱子的高度应该在6米至6.6米。原来的渊德大殿,就是由24根6米多高的柱子在顶着。当年渊德大殿该有多雄伟!
  
    据史载,清康熙皇帝曾给济渎庙御赐“沇济灵源”匾额,乾隆也曾赐匾“流清普惠”。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些国宝都毁于一把火中。
  
    侥幸的是,大火在吞噬渊德大殿的时候,没有惊动济水神的寝宫。这留下的寝宫如今成了河南之最。据专家介绍,这座寝宫是河南省现存年龄最大的古建筑。作为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全国第一的文物大省,河南省现存的宋代单体木结构建筑只有两座,一是少林寺后的初祖庵大殿,有900多年历史;另一座就是济渎庙的这座寝宫,建于北宋开宝年间,距今已经有1030年历史了。
  
    根据《河朔访古新录》记载,济渎庙共有三尊济水神的塑像,前面的大殿有一尊站像和一尊坐像,寝宫内则供奉着济水神的睡像和济水神的三个夫人。
  
    寝宫后面的龙亭,也叫水殿,建筑艺术价值极高。它的柱础是宋代的,柱子是元代的,而顶部为明代重修,一个小亭就涵盖了几个朝代的建筑风格。与龙亭相对的灵渊阁前,有一石刻勾栏,这是中国目前唯一且保存完整的宋代单勾栏实物。据说建筑界泰斗刘敦桢看到这个宝物时,连声说:“国宝,真正的国宝啊!”石勾栏上的透雕宝瓶和“万”字花纹,是典型的宋式做法。“万”字花纹为佛教图案,出现在济渎庙这一道教场所,反映了历史上的佛道融合现象。
  
    “济渎庙值得一提的还有长生阁!”见我久久站在济水之源龙池前,卢建设局长说。
  
    卢局长说的长生阁是个高台式建筑,建于清代,据说是祈求长生不老之处。奇的是,高台上长出个何首乌,这个何首乌与横向长出的柏树交错,体现了长生之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4-02-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