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今报记者
殷晓章/文图
●一条水渠塑“枋口”
坐落在沁河沿岸的五龙头村,是济源市五龙口镇一个依水而居的普通村庄。
家住五龙头村的李永廷,是镇政府的一位干部。据他考证,在1923年以前,五龙头村被称为“枋口村”。
仅从名字上看,“枋口”、“五龙头”,包括镇政府的名字“五龙口”,就显得与众不同。
那么,枋口村这个名字蕴含着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呢?
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太岳山南麓的沁河,流经河南济源、沁阳等地,最后在武陟县境内汇入黄河,全长485公里。
沁河上游多为山川峡谷地带,水流湍急,桀骜不驯的沁河一路奔腾至五龙头村附近时,性格却变得温顺舒展起来。原来,五龙头村以下是冲积平原,这里是沁河的出山口,沁河水面不但宽阔,水流的速度也慢慢放缓,还形成了几个弯道。
在这里,失去了野性的沁河水,缓缓地流淌着,微风吹来,荡起盈盈碧波。
2200多年前,想必这里的河水也是如此平静。
不过,随着一条秦渠的修建,不但改写了沁河的历史,也使沁河水得以润泽更多的生灵。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条水渠?
《济源县志》记载,公元前221年,秦人以方木垒堰,抬高水位,把沁河水引入人工开挖的渠道,用于灌溉田地。因为渠首“枋木为门,以备泄洪”,因此,后人称之为“枋口堰”、“枋口”或“秦渠”。
●秦时伟大创举
以今天的眼光看,当时的枋口堰充其量就是一个小小的引水工程。但在那时,枋口堰堪称是伟大的创举。
秦国时,彪悍勇猛的铁骑纵横各地,它的雄心是统一六国。为了维护庞大军队的需要,秦国政府开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于是,诞生了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和广西灵渠等几大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