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这位在宋徽宗时代任书学博士、并被当时宰相蔡京称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大书画家和书画鉴别家、收藏家,竟是一个书画作伪的高手。
米芾最拿手的是临摹古帖,并以几乎乱真的临摹作品换取别人珍藏的真品。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里说:“米老酷嗜书画,尝从人借古书画自临,并以真、赝本归之,俾其自择,而莫辨也。”像这样的行径并非一次。
米芾对自己以书画作伪骗人的行为并不隐讳,他自己也承认过。如,他在涟水时,有人向他推售戴嵩画的《斗牛图》,米芾向推售人要求先把画拿回家仔细看看再说。过了几天,米芾将自临的《斗牛图》还给售画人,不料被售画人看出破绽,说那幅画牛眼的瞳孔中有牧童影像,米芾交还的这幅没有,弄得米芾非常尴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米芾书画作伪,并不是谋取金钱方面的利益,而是酷爱收藏,才采取这种不道德的手段。然而,使他没有想到的却是,由于他水平之高几乎乱真,这些临摹作品流传到社会后,便造成某些书画珍品真假难辨的混乱局面,有时甚至闹出笑话。如米氏《画史》记载有这样一件事。米芾曾经临摹过王献之的一卷法帖,流传至常州一个读书人手中,不知是何人拿来作为废帖裱褙,送给了沈括。有一天,林希会、章、张询、沈括和米芾在甘露寺净名斋展示各自收藏的珍品。等沈括展开“王献之的法帖”,米芾一惊,大声说:“这是我的作品呀!”沈括听后勃然大怒:“我收藏好长时间了,怎么会是你的作品?”米芾笑着说:“此帖虽在你手中,难道我就认不出是我的作品吗?”
从米芾作假的事例中,我们得到启发:人无完人。对名人我们也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其长处我们要给予充分肯定,缺点也要指出,以警戒后人。秋书【原标题:米芾缘何书画作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