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文章

杏花春雨在江南——品王翚“杏花春雨”图

2015/5/8 12:01:40 点击数: 【字体:

杏花春雨在江南——品王翚“杏花春雨”图

《杏花春雨江南》 绢本 设色 纵81厘米 横51厘米 钤有“石谷”“王翚之印”

    杏花与春雨,是自然界的一对佳偶。古典诗词中的杏花,多以春雨为衬,如唐王涯《南浦杏花》:“胭脂万点怯春寒,蓓蕾枝头绛雪干。昨夜南风春雨过,玉人晓起揭帘看。”北宋欧阳修《田家》:“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南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元贯云石《双调·殿前欢》:“隔帘听,几悉风送卖花声。夜来微雨天阶净……杏花疏影,杨柳新晴。”明末陈子龙有《画堂春·雨中杏花》一词。清孔尚任《题扇头墨画杏花》:“杏花时节多风雨,那得春光与扇同。”

    杏花,春雨,最好是在江南。元人虞集的《风入松》一词,结句就是千古传颂的“杏花春雨江南”。虞集对这一神来之句颇为得意,在《腊月偶题》诗中又写道:“杏花春雨在江南。”确实,江南的婉约细腻,与杏花的清丽疏朗、春雨的宁静软绵,极其相宜。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一幅清代画家王翚所绘的《杏花春雨江南》。王翚(1632年—1717年),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王翚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绘画,有很浑厚的传统功底,为摹古高手,但又能在古人的基础上自出新意,形成自家风范。其画在清代极负盛名,追随者甚众。因常熟有虞山,故后人将其目为虞山派之领袖人物。

    此图是王翚《仿古四季山水图》屏风组画中的一幅,描绘的是江南春景。图中山峦层叠,树青草绿,村舍屋宇错落,小桥流水人家,渔船泛波湖上,一派雨后春光明媚的江南山村景致。在构图布局上,小径、树木、庭院,皆随河流之势分布,疏密得当,既不拥挤,也不显孤单零落。近处、远处的小桥流水,将整幅画面巧妙地连结在一起;远处山峦环绕于雾霭之中,若隐若现,山峦以墨点点染,借以烘托初春万物复苏之景。临湖的道路两旁,树木繁茂,枝叶稀疏清朗,同树干高大粗壮之势相呼应。全图中树干的画法不尽相同,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功底:近处多为粗壮老干,先勾勒其轮廓,再以墨色和赭石加以晕染,刻画详细;远处则多以浓墨一气呵成,枝叶多以湿墨排点式描绘,各种技法交相呼应,使得整幅画面变化多端。此图的亮点还在于色彩的匠心运用:画中设色以青绿、赭石为主,只在树干和房屋勾勒上略施墨笔,而杏花则以淡紫色点缀,使得整幅画淡雅清新却不失苍茫浑厚。此画的另一突出之处是对“有人之境”的营造。从近景之中的小桥流水、竹篱茅舍,到中景一组遥相对应的长列屋舍,再到远景隐于群山树林中的错落有致的庭院,连同画中泛舟江上的渔船、悠然自得的渔夫,无不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观之令人顿生神清气爽之感。

    杏花、春雨、江南的意象组合,应该是王翚心中最美的意境。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