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名人名家 >> 书画鉴赏与收藏 >> 浏览文章

关于中国书法的跨文化传播

2013/9/27 9:34:53 点击数: 【字体:


    随着中国对世界各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和在国际地位中的不断提升,各国的外国友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尤其是近年来国家在政府层面有意识地在世界各地推广中国文化,如在欧美等国家设立孔子学院,进行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另外在民间也有一些学者和书法家自觉地到世界各地传播中国书法文化,掀起了全球范围的“汉语热”,学习汉语,学写中国字开始成为一种时尚。中国书法这种独特的线条艺术,日益引起西方各界人士的重视。对此,法国学者柯乃柏指出:“随着中国的世界性影响加大,中国书法正在成为欧美欣赏的对象。比方说在今天的西方城市中,你去逛街或看电视时就会发现,广告里用中国毛笔的那种线条装饰,这也是因为对书法的神秘感慢慢开始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诸多方面。”

    因此,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中国书法,开始被纳入到世界文化舞台的大背景与大格局之中,我们必须回答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这是我们不同于古人的地方,也是我们能够超越于古人的地方。

    中国书法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国外人士很难体会中国书法所蕴含的深层思想与哲学;外国人搞不清中国字的笔画顺序,或因为其他原因而对书法敬而远之;外国人对毛笔的使用与对水墨的处理容易简单化等。

    以上这些问题其实是关于“跨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现象。“跨文化传播”,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或团体之间的信息、知识和情感的互相传递、沟通和理解的过程,其间涉及处理由于感知方式的差异、成见、信仰、优越感等因素所产生的交流障碍。

    中国书法文化属于和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有很大不同的文化体系,需要在这种艺术中长期沉浸与体验方能接受这种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

    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现象学与心理学进行分析。当一种文化投射到其他文化体系中时,在其他文化体系中会产生对陌生文化的一种符号表征,这种表征已经和原来的文化有一些差异,这个过程如胡塞尔所说的“映像”,是一种文化体系与自身潜在的文化结构对异质文化重新整合的过程,是对原本文化的“摹写”或关于原本文化的“图像”化,而非原本文化本身。

    在此意义上,我们在向不同文化人群传播中国书法时,不要企图完全原样地让他们接受这种文化和理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客观来说,任何一种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都会有一个逐渐适应与本土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这种文化需要在另外一种文化体系中找到自己的表征,在它自己的语言体系中建立自己的能指与所指,才能真正产生意义,进入他们的心里,被他们所理解与捕捉到。不然,即使在他们面前呈现出一种未被他们所属文化整合进的一种声音或图像,他们也不会真正地听到或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被异质文化体系所接受并被理解的文化,已经和此文化的原貌有很大不同。

    因此,中国书法的跨文化传播,不能一厢情愿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来,在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地进行,理解接收者的文化背景,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不要硬性地去传导,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能够形成两种文化的视域融合。

    笔者曾对美国不同层次热爱中国书法的受众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调查,发现针对西方受众的中国书法文化教材比较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所使用的思维与理解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而且还不可避免的涉及历史、宗教、哲学等方面的冲突,因此,对于一些西方的中国文化爱好者,由于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障碍,他们在学习中国文化时一开始便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如何针对西方人的学习方式与思维习惯,用他们所熟悉的文化背景因势利导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尤其像书法这样集中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理念的艺术教育,是摆在中国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国文字相比较西方文字而言,虽然有象形文字直观化的特点,但由于汉字长期的演变与发展,也已经形成比较抽象的符号体系。很多中国教师在教授西方人学习中国书法时,往往又从符号化很强的楷书教起,如果不配合相应的教学手段,则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不便于他们的记忆。

    对此,笔者专门对一些汉字做进一步形象化的处理,在教授外国人书法过程中,每个字不仅教授楷书,而且配合该字的篆书等形式,并对篆书再做形象直观化的处理,争取使每个字变成一幅画,或者一个艺术品,这样能使得西方学员一眼看出这个文字的意思,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中国书法的兴趣。如“蛇”字。

    在以上案例中,西方学员不仅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到“蛇”的图像,而且还能够感受到中国剪纸艺术的魅力。在这个形象化处理的过程中,并非简单地依靠拍摄实物照片,因为那样很容易引入将文字与实物一一比对的误区,而剪纸是对实体高度概括化的艺术,既然我们要想让各国人接受我们的文化,就需要做到中国文化元素的国际表达。这不仅指我们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尽量用英语或其他外语进行教学,更重要的是要认真研究目标受众的心理与欣赏口味,尽量做到使我们的话语姿态与目标受众文化相适应。

    而且,较其他艺术而言,无论在使用工具方面,还是在书写内容方面,书法艺术至今都未受到太多异质文化的影响,书法艺术在当今可以说是一种非常纯粹的中国艺术,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书法能够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追求以及生活情趣完美地展现给其他民族,这也可以说是它在当今世界传播的一个优势。

    当然,中国书法向世界各国的传播,并非是一种单向的运动,西方人在中国书法中寻找的灵感会影响他们的创作,反过来又会对中国书法的创新有所促进和启发。

    目前,在中国书法国际传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面对西方读者的书法教材欠缺,且针对性不够;第二,师资不足直接限制了书法国际传播的长远发展,在从事书法国际传播的人才方面缺乏培育机制;第三,目前国内还没有专门进行书法国际传播的基地与平台。这些问题亟须得以解决。周斌【原标题:关于中国书法的跨文化传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13年09月09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