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解读百家姓的时候提到,李姓在历史上建立的政权最多,称帝、称王的李姓人有60多个。然而,从节目开播以来,陆续有学者和专家对这一说法提出疑问。河南商报记者翻阅史料发现,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远多于李姓,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
刘姓王朝
姓刘的是“帝王专业户”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先后建立西汉、玄汉、东汉、蜀汉、汉(前赵)、(刘)宋、南汉、后汉、北汉等王朝,这些都被《二十五史》所承认。
此外,耶律阿保机建立的辽国,以及其后代建立的西辽、北辽、后辽,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建立的胡夏政权等,并没有算在内。
史料记载,辽王朝汉姓为刘,耶律阿保机的汉名叫刘亿。赫连勃勃是匈奴人,他的原名是刘勃勃,后来被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改成意为“卑贱”的屈孑。刘屈孑后来背叛姚秦建立政权,国号大夏。后来,他改姓为“赫连”,意为“美好显赫与上天相连”。
此外,刘姓人建立的另外一部分政权,因为当时处于分裂格局、为时较短等,未被史学界承认。如,西晋末年,刘芒荡在马兰山称帝,建国号“汉”;隋末唐初,刘黑闼在洺州自称“汉东王”,建元天造等。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刘姓称帝、称王者达92人。可以说,从西汉开国到现在2000多年,前半段时间里,刘姓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当皇帝,是名副其实的“帝王专业户”。
匈奴汉国
刘渊建汉,拉开“五胡十六国”序幕
两汉以后,不少刘姓人建立的政权,都喜欢以“汉”为国号,如蜀汉、南汉、后汉、北汉等。
刘渊是匈奴首领冒顿单于之后,本姓挛鞮。汉高祖刘邦以宗室女冒充公主,与冒顿单于订立婚约,汉匈约为“兄弟之国”。兄弟同姓,冒顿单于的后人便都以刘为姓。
东汉末年,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居住在兹氏(今山西高平)一带。刘豹,就是刘渊的父亲。史籍记载,刘渊虽是匈奴人,但对汉文化十分热衷。他身材魁梧,擅长射箭。西晋咸宁五年,刘渊的父亲刘豹去世,他子代父职,成了匈奴的左部帅。由于他刑法严明,匈奴各部豪杰纷纷投奔,他成了匈奴实际上的大首领。
永平元年(公元291年),西晋王室爆发了一场历时16年的大内讧,开启了此后300多年的动乱年代,史称“八王之乱”。公元304年,刘渊听从部下建议脱离司马颖,在左国城(今山西方山县境内)南郊筑坛设祭,追尊蜀汉后主刘禅,自称“汉王”,建国号为“汉”。公元316年,晋愍帝降汉,西晋灭亡。后来,刘渊的族侄刘曜改国号为赵,不久被刘渊的老部下石勒攻灭。刘渊建立的汉国,拉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序幕,北方从此分裂。匈奴之外,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也先后建立割据政权,直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方才算重新统一。
太监王国
南汉偏安岭南,是有名的“太监国”
五代十国,群雄割据,一个从中原迁到岭南的刘氏家族,也想趁机恢复刘氏天下。他们以岭南为根据地,在广州建立一个独立的王朝,国号也是汉,这就是南汉。南汉传到了末代君主刘鋹手里时,政事紊乱,他还使南汉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太监国”。
《新五代史·南汉世家》记载,当时,刘鋹制定了一个奇葩的基本国策:考上进士的儒生,一律先阉割,再委任官职;没考进士,但被他器重的大臣,也都难逃一刀。目的就是让大臣们了无牵挂,专心事主。于是,一个偏安岭南的小朝廷,2万多名大小官员全都是阉人,道士、和尚等也都是太监。
上行下效,官场如此,民间也掀起“自宫潮”,不少小康之家的公子为求官职,忍痛挨刀:读书要寒窗十年,自宫一时痛苦却能终身富贵。
史料记载,有一年,皇宫放出3000个太监公务员名额,结果应征的自宫者达2万多人。政府无奈扩招,增加了1500人,但还是有很多人被剩下:他们已经自宫,求富贵不成,回家乡又没脸,最后沦为乞丐、小偷,十分可怜。
有这样的庸主治国,南汉怎么能不灭亡?公元970年,北宋潭州防御使潘美进兵南汉。次年,刘鋹逃亡不成,无奈投降,南汉就此灭亡。
以汉为名
沿用前朝国号,号令天下
人不能不知姓名,国不能不知国号。在中国历史上,沿用前朝国号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中,国号“汉”的反复沿用现象十分突出。
秦朝灭亡后,项羽大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这便是后来国号“汉”的由来。王莽篡汉后不久,刘邦的九世孙刘秀重新建汉。三国时期,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刘备再次建汉。三汉一脉相承,前后历时450多年。
国号“汉”被后来许多汉族和非汉族政权沿袭,其建国者多与刘邦、刘秀或刘备的汉攀附关系,从而表明自己的正统地位,否定前朝或同时存在的其他政权。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阿祥认为,这种延续影响深远,它实质上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国号的最本质特征:家天下。中国古代的国家,是君、家、国三位一体的国家,国号就成了家天下的标志。所以,刘姓建国者,总是对“汉”念念不忘,而这种延续,起到的实际作用也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