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发展变迁,不得不提“义门陈氏”。
据记载,这支陈姓人由陈霸先后裔陈旺在江西九江创立,受唐僖宗旌表为“义门陈氏”而得名。从公元1062年奉旨分庄至今,一门繁衍成万户。
“义门陈氏”家族势力较大,宋朝皇帝下旨“摔锅分家”,将江州义门陈姓人分到全国各地的291个村庄,从此有了“天下陈氏出义门”之说。
义门陈氏
陈后主的后裔:江右义门陈氏
陈后主亡国后,陈朝王室有的被押到隋都长安,有的被遣散到各地。后来,隋炀帝将陈后主的第六女纳为贵人,才召集陈氏子弟来京城,量才录用。
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陈霸先后人陈兼考中进士。陈兼,是陈后主弟弟陈叔明的第五世孙。
陈兼去江州府上任,官拜右补阙,弟弟陈旺也随他来到江州,就是后来“义门陈氏”的创始人。
公元731年,陈兼升迁,陈旺随兄迁居江州郡浔阳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成为江州陈姓人的开山之祖。
唐末黄巢起义时,黄巢手下柳彦璋攻陷江州,为避兵乱,陈兼的六世孙陈伯宣举家迁往德安,同陈旺的后人合族同处。此时,从陈旺算起已有八代未分家,加之陈伯宣一支并入,共有百余口人。
因为民风淳朴、教化有功,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唐僖宗李儇为其御笔亲题“义门陈氏”。从此,陈氏即把原常乐里永清村改为“义门”。此后,义门陈氏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
摔锅分家
奉旨分家,摔锅定份数
宋初开宝年间,义门陈氏发展到740余人,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又增加到1470余口,短短20余年间,人口增加了一倍。
出于抑制大家族的考虑,宋仁宗下旨让义门陈氏分家。据陈氏家谱记载,北宋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宋仁宗觉得陈氏孝义太盛,便将其散至各地,作为忠孝典范,于该年7月派人监督分家。
分家时,义门陈氏的家长把全家人吃饭的大锅吊起来,与家族成员约定,大锅摔下来后碎成多少块,以后就把全家分成多少庄。
最后,大锅被摔成了291块。义门陈氏也分为291庄,遍布全国。直至现在,豫中地区还将“摔锅不过了”当作“分家”的代名词,起源大概就是这次分家。
有趣的是,在这次分家的过程中,家族的家产是按照天子御赐的编号,将陈姓在郑州(河南)、潭州(湖南长沙)、黄州(湖北黄冈)、汉阳(湖北武汉)、安庆(安徽)、棣州(山东惠民)、松州(四川松潘)、泸州(四川)、光州(河南光山)、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潜山)等地的产业,分为291份,家族成员以亲疏结合,前往被分配的地方定居。
至此,江西、浙江、湖北、江苏、安徽、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福建、湖南、广东等16地,均有陈姓人居住。他们从江州义门分出,家门口挂义门世家的匾额,从此有了“天下陈氏出江州”之说。
治家典范
和睦而居,治家有方
虽说宋仁宗以“孝义太盛,散之各地为忠孝典范”为由让义门陈氏分家有维护自己统治的考虑,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义门陈姓在治家领域的成就。
河南省陈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陈瑞松介绍,后人说江州义门世家是世界家族史上的奇迹,不仅是因为它聚居的时间长,“更因为它是治家有方和睦而居的典范。”
陈瑞松介绍,义门家族不仅有严谨的族规、家训和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而且,“家族成员对选择家族的最高领导者,不以辈分、嫡长为标准,而是推贤任能唯才是举。”
由于有严密的管理制度,又有相对贤能的人主持家政,所以在家族内部,“人无私财,厨无异馔”,“大小知教,内外如一”,甚至连平日吃饭也是在融洽的氛围内进行的。
这种现象在我国古代是很少见的,陈姓的良好作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义门逸事
一犬不至,群犬不食
据说义门养犬百条,同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
当时的皇帝听后不信,就趁着视察灾情的时候到义门陈村视察,他命侍从将带来的100个米粑撒到石槽里喂狗,当时来了99条狗,98条狗嘴里各衔了一个米粑,剩下一条狗衔了两个米粑,但都没吃。
等到这条狗将其中的一个米粑交给一条迟到的瘸腿狗后,才一起吃起来。
皇帝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迹,称“异类尚能调教如此,何况人乎”!故“乡邻化德,狱讼稀少”,乡人和谐相处。当时的官府把义门陈家作为“忠孝敦睦”文化的一块活样板,以致世代传诵,成为千古佳话。
皇帝还御书“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一联,挂在义门陈氏家的百犬牢门口。
而这个故事在《中华姓氏通书》中也有记载,称“义门陈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