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鹤壁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鹤壁

淇县卫国故城:酸甜苦辣四百年(2)

2013/12/20 16:52:16 点击数: 【字体:

完美的君子形象。
  
    和美男一起出现的,是淇河水流拐弯处(即淇奥)的“绿竹猗猗”、“绿竹青青”、“绿竹如箦”的美丽。
  
    人如竹,竹如人,人与河,河与人,构成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意象。“‘绿竹’成了‘淇奥’、‘淇园’、‘淇’、‘淇上’、‘卫武公’等的艺术化身。它们因绿竹而不朽,绿竹因它们而成了中华民族品格和情操的象征。《淇奥》一诗也成了中国竹文化的源泉之一。”鹤壁地方史志专家姚慧明说。
  
    遗憾的是,曾遍布淇河流域的竹子现在基本消失。清代《河南通志》还有记载,“今其地有紫茎竹,斑竹,凤尾竹,淡竹数种。”现在连这些都没了。唯一留存的,只是被历代文人反复引用的“淇奥”、反复歌咏的“淇竹”而已。
  
    石 为国“大义灭亲”
  
    卫完,卫国十二世君。公元前719年,卫完要到洛阳朝见周朝国王,他的弟弟卫州吁跟智囊石厚,在饯行宴会上把卫完杀掉,卫州吁即位。“这是春秋时期有文字记载的第一次封国内部发生的政变,导致的恶果是,政变像瘟疫一样流传开来,在各封国接二连三发生,不可遏止。”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分析此事。
  
    石厚是大臣石 之子,与卫州吁的关系甚密,两个人都是坏孩子,并肩出猎,驾车乱闯,骚扰朝歌百姓。石 鞭责教训儿子,把他锁进空房。石厚越墙逃出,住进州吁府中,同吃同睡同干坏事。后来,二人竟合谋弑杀卫完,卫州吁做了国君。
  
     之后,为挟制国人、立威邻国,两人又商量着攻打郑国,劳民伤财。百姓传唱歌谣:“一雄毙,一雄兴,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不义的统治,已招致卫国朝野上下的竭力反对。
  
    石 是卫国的重臣,他决心消灭叛逆。他利用儿子,向卫州吁提出拐弯抹角的建议:“你虽然当了国君,但没有国王(周朝)的承认,恐怕人心不服。如果想让国王承认,莫过于你亲自去一趟洛阳,国王如果接见你,就等于认可你的继承是合法的。传播天下皆知,你的地位就稳当了,万一拒绝……”
  
    卫州吁当然愿闻其详,石 就开始给他设套了:“陈国(河南淮阳)国君妫鲍,对国王很恭顺,国王也很尊重他,卫国和陈国关系又好,你最好去陈国访问,请妫鲍先给国王做做工作。”
  
    石 是石厚的爹,石厚是自己的“铁杆班底”,卫州吁当然听老石的意见。没想到石 跟妫鲍都安排好了,两人一到陈国,就被抓住了。
  
    石 知二人在陈国被拿,立即派人去邢国迎接姬晋回来就位(卫宣公),并派人去陈国处死卫州吁、石厚,众大臣都说:“石厚是从犯,可从轻处罚。”
  
    石 闻听大怒,说:“我那不肖子助纣为虐,坏事做尽,你们请求从轻发落,难道使我徇私情不顾大义吗?我就亲自去杀了他。”
  
    石 的一个老家臣要求替他办这件事。老家臣到了陈国后,石厚说:“请将我用囚车送回卫国见见父亲的面,再处决我。”老家臣说:“我就是奉你父亲的使命来的,你想见父亲,就让我把你的头带回去见吧。”于是就把石厚杀了。
  
    《左传·隐公四年》评价这一行动:“石 ,纯臣也……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大义灭亲”的成语便由此而来。
  
    溯源姓氏,石 乃石氏之先祖,淇县是石氏宗族的发祥地。
  
    “懿公好鹤”终亡卫国  
  

    卫国比较倒霉,卫州吁之后没过多久,又出来一“顽主”,他就是卫国第十四代国君卫懿公。“懿”字说明此人德行不错,但夸奖一个人德行不错往往等于说他能耐不足。
  
    卫懿公是个动物保护主义的先行者,有着过于前卫的动物保护意识,他爱好养鹤,如痴如迷,不恤国政,不问民情。
  
    鹤不但在朝歌城里横行无忌,还都封了官,吃大夫俸禄,鹤出门,都乘“轩”。普通的车是直辕,“轩”是曲辕,带顶篷,减震效果好,是大夫级别的坐驾。
  
    养鹤是很花钱的,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公元前660年,北狄人(今大同一带)出兵伐卫,聚集两万骑兵进犯,直逼朝歌。
  
    卫懿公“敛兵授甲,抵御狄寇”,但国人都不肯响应卫懿公的战争号召,说:“您还是让鹤出征吧。”
  
    无奈,卫懿公躬身亲行,御驾亲征。一半是赌气,一半也是要讨好卫国人。这是他犯的第一个战略性错误——对于兵无常形、战无常法的北狄人,实施城镇保卫战比野战更能发挥中原诸侯的优势。
  
    卫懿公率领着三心二意的战车兵和尾随其后的步兵,对狡猾的敌人在荧泽(朝歌北)实施野外正面冲击。狄人诈败,急于求胜的卫懿公大乐,催动战车穷追——这是他犯的第二个错误。
  
    当时的战车优势全在于密集使用,队列很重要,以缓慢节奏为主,即使双方激战,战车也不要乱驰,以免队列混乱。卫懿公一阵撒丫子猛追,车队行列大乱。狄人趁机把战车分割包围,部将劝卫懿公赶紧偃掉大旗,乘乱逃跑,卫懿公不听。狄人望见卫懿公的旗号蜂拥而来,卫懿公不明不白地被狄人捉住,吃掉了。
  
    卫国大夫弘演奉命事陈,闻听卫国大败,卫君死于荧泽,便到荧泽寻找懿公尸骸。见懿公尸体已零落不全,只有一只肝完好,弘演对之膜拜,大哭不已,喃喃说道:“主公无人收葬,吾将以身为棺耳!”遂拔佩刀自剖其腹,手取懿公之肝,纳于腹中,须臾而绝。“剖腹葬肝”的典故由此而得。

    《尚书·旅獒》云:“玩物丧德,玩物丧志。”卫懿公好鹤而亡国,被《尚书》列为“玩物丧志”的典型。
  
    这场灾难沉重地打击了卫国,据前来救援的宋国战后统计,卫国国都被攻破后,活着逃过黄河的仅有700余人,再加上各地逃难来的人,也只有区区五千多口人。
  
    卫懿公死后,朝歌沦陷,石祁子等人护着公子申向东逃到漕邑(今滑县),立公子申为卫戴公。之后又先后迁往楚丘(滑县东70里)、帝丘(今濮阳),但国势衰微,成为靠仰人鼻息而生存的小国。
  
    自公元前1042年至公元前660年,卫国在朝歌立都近四百年。在这近四百年里,卫国有过康叔之治、武公盛世、文公中兴之辉煌。如今,从遗存的城墙遗址、冶铁遗址和制骨作坊遗址上我们可以猜想,当时的卫国都城是何等繁荣与昌盛。图为位于淇县县城东关的卫国制骨作坊遗址。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华卫氏网 2011年7月2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