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仓引发的血战
隋朝末年,天下汹汹,出现了“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其中最强大、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是李密统帅的瓦岗军。
由于《隋唐演义》的盛行,那是一段能见度比较高的历史,但也有很多东西被有意无意地模糊了。李密其人,本事很大,甚至有人认为,他的才略能力,并不比李世民逊色。而瓦岗军也是人才济济,单是后来投降李世民的,就有很多出色人物,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将,有五人是瓦岗旧将:郑公魏征、郧公张亮、卢公程咬金、英公李世绩(即徐世绩,字懋功,李渊赐其姓李,演义中称为徐茂公)、胡公秦叔宝。
公元618年,瓦岗军在今浚县地面击败宇文化及,声威鼎盛。但没多久,这支曾经百战百胜的军队在洛阳附近一战脆崩,退出了争雄天下的舞台。大起大落的经历,让瓦岗军充满了悲壮的色彩。
瓦岗军最初的首领是东郡韦城(今滑县)人翟让,主要将领单雄信、徐世绩都是今滑县、浚县地面的人,李密、程咬金、秦叔宝等人是后来投奔来的。瓦岗军发家靠的是攻占粮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那年头又是打仗又是灾荒,有了粮食,天下之人蜂拥归附,瓦岗军由是声势大振。时天下三大粮仓,瓦岗军攻占了其中的两个:兴洛仓和黎阳仓。
隋朝前20多年,经隋文帝励精图治,人口激增,经济繁荣,在一些交通便利的战略要地,国家投资建起了大粮仓,兴洛仓和黎阳仓是其中规模极大的两个。
兴洛仓也叫洛口仓,在今巩义市地面,是当时最大的粮仓,仓城周围二十多里,城里挖了3000个大窖,每个窖贮藏8000石粮食。黎阳仓的规模没有记载,但存粮也应在千万石以上,这里既是重要的渡口,又靠近通往北方的永济渠,隋炀帝多次远征高丽,都靠黎阳仓供给军需,因此这个仓自然也是规模巨大。
瓦岗军先后攻下这两座仓城,开仓赈济饥民,数省百姓蜂拥而至,“旬日得兵20余万”,一时军威大盛,中原一带的小股起义军和隋朝地方官吏也纷纷归附。
但粮仓也是其他“反王”觊觎的目标,占领黎阳仓半年后,瓦岗军迎来了一场血战。那时宇文化及在扬州杀了隋炀帝,带着十多万御林军北归,走到今河南地界,为了解决吃粮问题,引兵攻打黎阳仓。
御林军将士异常骁勇,黎阳仓守将徐茂公不敢出战,带兵坚守仓城。每当宇文化及攻势猛烈,徐茂公在仓城内放起烽烟,驻扎在同山的李密就带兵从后面攻击宇文化及,这样双方相持不下。
李密得知宇文化及的军粮快吃光了,就假意求和。宇文化及高兴万分,不再限制士卒吃粮,希望李密能送他些粮食。恰巧李密手下有人犯法,逃到宇文化及处告密,宇文化及大怒,于是渡过永济渠,强攻同山上的李密。这是一场生死大战,双方数十万刀枪剑戟遮天蔽日,从早晨七八点一直打到傍晚六七点。战斗极其惨烈,李密也被流矢射中,落马昏死过去。随从跑散了,追兵就要赶到,这时斜刺杀出秦叔宝,将他救起。李密整军再战,最终击退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的部队没了粮食,打又打不赢,于是人心崩溃,部下将军纷纷带兵投降李密。
宇文化及尚有兵众二万人,向北进兵魏县。李密知道宇文化及不会有什么作为,留下徐茂公防备他,自己将兵锋指向洛阳。此时的瓦岗军,达到鼎盛时期,但所谓乐极生悲,一个多月后,这支曾强大无比的军队却一败涂地,土崩瓦解。
泥咕咕为瓦岗军悲伤
“咕咕”、“嘟嘟”、“呜呜”,在浚县正月庙会上,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声响,那是孩子们在试吹刚刚到手的泥咕咕,那响声,让他们心花怒放。这种泥玩造型古朴生动,乡土气息浓郁,墨黑的底色衬托出其他色彩的靓丽,每个上面都扎有两个空,一吹便响,这是它赖以得名的特点。
如果没有人介绍,很难想象,如今孩子们玩的东西,与1300多年前的瓦岗军有什么关系。不过,当地的民间传说和有关史籍都向人们表明,泥咕咕有着特殊的身世,那“咕咕”的声音,最初很悲凉,是失落的将士为瓦岗军的惨败吹奏的。
李密打败宇文化及,回师洛阳,与老对头王世充对垒。这时的李密十分自信甚至自负,他有足够的理由自负,王世充与他大小百战,从来没胜过,但此时瓦岗军大战过后,“劲卒良马多死,士卒疲病”,存在很大的隐患。
王世充深知李密军队大战之后极为疲困,想乘机进攻,但他的军队多次败给瓦岗军,士气低落,于是他每天到周公庙祈祷,暗中命巫者宣称周公托梦命迅速讨伐李密,肯定会立大功,否则士兵都会染上疾病死去。这招很灵,他的士兵多是楚地人,极信这种话,纷纷请求出战。王世充挑出二万多精兵、马二千多匹,前来挑战。
李密部下勇将裴仁基认为应坚守不出,派三万精兵进攻洛阳,王世充回救时,按兵不动;他再出兵时,仍如此消遣他,让他疲于奔命,肯定能打败他。
但李密觉得没必要如此费事,认为不出十天,就能拿到王世充的人头。裴仁基苦苦争辩却毫无用处,他用手狠狠地敲着地叹息道:“阁下以后一定会后悔今天的决定。”
瓦岗军刚打了大胜仗,上下都有点瞧不起王世充。王世充派二百多骑兵夜里秘密绕到瓦岗军背后,埋伏在山谷中。大战之前,王世充告诫众将士说:“今天这一仗,不仅是争胜负,而是生与死全在此一举。如果败了,一个人也逃不了。我们要争相赴死,努力作战!”天亮后,他带兵逼近李密。李密出兵应战,还没来得及排好阵势,王世充就放兵攻击。他的士兵都是誓死一搏,剽悍勇猛,锐不可当。
战前,王世充找到一个长得很像李密的人,捆起来藏好。战斗正激烈时,他让人牵着通过阵前,大喊:“已经捉住李密了!”士兵们都呼万岁,更加勇猛地进击。这时埋伏在瓦岗军后面的骑兵出击,驰向李密营地,放火焚烧。瓦岗军军心大乱,部众溃散,很多将领投降,李密只带了一万多人逃往洛口仓。
此前,为了争夺权力,李密杀了翟让,同时将翟让的老部下徐茂公砍伤。虽然他爱惜人才,又用了徐茂公,但危急时刻,他不敢前往黎阳重振旗鼓。万般无奈,李密进入关中投降了李渊。但不久他就后悔了,带兵反叛东归,被李渊部将擒杀。曾经强大无比的瓦岗军,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浚县杨 屯村代代相传的故事中,泥咕咕就是在这时产生的。“杨玘”本是人名,此人是瓦岗军的将军,同山大战后,他带了一批伤病人员在黄河边休养。瓦岗军崩溃后,杨玘带着他的部下在此定居下来,成为农民。但大起大落的悲凉,在他们心中久久无法平息,闲暇时,就用黄河边特有的胶泥捏些泥人泥马,借以祭奠昔日同生共死的战友。他们在泥人泥马上扎了孔,使其像号角一样能够吹响。他们的后人代代相传,发展成今天的“泥咕咕”。直到今天,杨玘屯人捏的泥马多为战马,人物常有徐茂公、秦琼等瓦岗英雄。
相传战场息鼓,苦雨相随,雨歇,蒲公英星星点点。泥咕咕正是这样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但1000多年过去了,历经朝代兴衰,这棵“蒲公英的种子”为什么能花开千年,生生不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在浚县继续追寻。
在浚县正月庙会上,人们时常能看到这种造型古朴生动、乡土气息浓郁的泥咕咕,但如果没有人介绍,很难想象,这些孩子们手里的泥玩会与1300多年前的瓦岗军有关系。图为浚县传统泥咕咕——猪八戒和他的子孙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