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安阳 >> 当代安阳 >> 真中河南人 >> 浏览安阳

从中原走出的“建筑标兵”——记豫北建筑安装公司天津公司经理王鸿俊

2013/5/9 11:14:22 点击数: 【字体:

    春寒料峭的天津街头,一位身穿简朴黑色的休闲服的中年男子一边打手机,一边像个真正的天津人一样打着手势,熟练地招呼着“的哥”将车停在身边。他就是豫北建筑安装公司天津公司经理王鸿俊。

  像很多豫籍建筑商一样,在河南本省建材产业和建筑业蓬勃发展的这些年里,王鸿俊和他率领的援津建设队伍在天津卫也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以至于他经常在华灯初上时走上天津街头,在一栋栋建筑上去寻找自己汗水的印记。

  33年来,王鸿俊承接的大大小小工程500多项遍及天津市各地,承建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成为了家乡父老和天津人都为之瞩目的传奇人物。其实他也是一个走出豫北的黄土地,走进繁华都市,追逐自己的梦想,并和梦想一起飞翔的普通豫商。

  王鸿俊鬓发已经花白,目光从容镇定,一点也没有千万富翁咄咄逼人的霸气。他娓娓而谈,一个饱含泥土清香的亲情故事穿越了时空,缓缓展现在我们面前。

  农村里走出的“秀才”

  王鸿俊系安阳县北郭乡堤圈村人。父亲务农之余,练就了一身木匠和泥水匠的技艺。王鸿俊则是那个时代农村罕见的文化人,他从北郭高小毕业后,升进吕村初中,最后从安阳县二中毕业,成为北郭乡知名的秀才。他的求学之旅充满了艰辛,他却依靠自己坚定的意志抵御了饥饿、贫困一次次的袭击,走完了艰难的求学之旅。

  20岁时,王鸿俊迎来了生命中新的篇章:结婚成家。他刚刚度过“洞房花烛夜”,又迎来“金榜题名时”:安阳县二中要求他到校报到,他在全乡学子中脱颖而出,考上了高中。按照当地的民俗,新婚9天不能出门。他欣喜之下,也不顾乡俗的束缚,踏进了高中大门。这段珍贵的求学经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使他成为了日后能看懂施工图的“秀才”。于是,高中毕业后,投靠了吕村公社晁村建筑队外出打工。

  王鸿俊30岁时,才开始自己给自己打工,单身一人来到峰峰矿区,依靠自己的手艺赚钱。王鸿俊带着一套木匠家什,独自来到矿区。矿区一位姓吴的工程师找到他,让他按照图纸设计的样子,给他打一套双联桌。生意刚刚开张,就遭遇到这么一位会画图,又是知识分子的主儿,王鸿俊有点害怕。可是一看图纸,王鸿俊心里有了数,手脚麻利地开料做活,让工程师一家看得眼花缭乱。几天过去了,一套样式新颖、坚固耐用的双联桌打好了。吴工程师见人就夸这个从河南来的“小木匠”心灵手巧,做工精良。

  结果,在矿区工作的一位日本工程师闻名而来,要求王鸿俊给他打一套日本风格的家具。日本工程师“丑话”说在了前头:按照他画出的图纸打家具,不准走样;打走样了不但不付工资,还要赔料。当地的木匠听了他的条件,都不敢做。王鸿俊听了他的要求,嘴上没说啥,心里嘀咕:“这有什么呀,我给你做!”王鸿俊以前没有做过日式家具,但他心里卯足了劲儿,下定决心“要让日本人看看中国民间工艺的水平。”开工后,日本工程师开始每天都来“监工”,想看看小木匠如何“折腾”他的宝贝木料,看了几次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不来了。10多天后,家具打好了,日本工程师十分满意,对这个貌不惊人的小木匠刮目相看。为了表示感谢,他送给了王鸿俊一个日本生产的刨刃。王鸿俊暗自得意:怎么样,中国人不比你们日本人差吧!

  1977年,小木匠王鸿俊经历了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由于他是北郭公社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公社负责企业的干部李金田把他推荐到了公社建筑队。王鸿俊以北郭公社驻安阳办公室技术员的名义,从一名普通农民成为了“公家人”,坐上了办公室。

  1976年,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许多住房和建筑倒塌

  。在全国支援天津的热潮中,来自豫北一个小公社的社办建筑队也参与了这次行动。王鸿俊凭借自己不凡的胆魄,手提一把瓦刀,身后跟着60余名豫北汉子,走进了天津,开始了自己闯荡大天津的生涯。此时,他还没有想到,自己会留在这座城市,以自己的工程为家乡父老争光添彩。

  抵达天津正是1978年6月,很快就进入了雨季。当年7月12日工程动工,经过近一个月的苦干,8月8日地槽刚刚挖好,天色突变,顿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而至。王鸿俊看着地槽中10多厘米深的水,欲哭无泪。他二话没说,毅然跳进水中,带头排水。工人们也纷纷跳进水里,用脸盆和菜盆快速向外排水。直到天黑,水才被排完。

  在这样艰苦的情况下,王鸿俊的队伍克服重重困难,苦干100天,顺利完工。当时的天津外贸局领导来看望这支队伍,在工地召开了现场会。整个天津市外贸系统的干部目睹了百日工程的奇迹,纷纷赞叹不已。看到他们居住的工棚和吃的饭菜,一个个被深深震撼了。局领导当即给他们特批了100公斤食用油,以示鼓励。

  在津门站稳脚跟

  一年期间,刚刚“出道”的就要完成1.2万平方米的天津市外贸畜产联建工程。王鸿俊接到的第二项工程便是这样的大工程,他的肩上不仅承担着天津职工的厚望,更承担着安阳建筑行业的声誉。

  1979年,对于王鸿俊来说,是激情燃烧的日子。每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都饱含着汗水乃至泪水。当年的12月底,他在参加天津市外贸畜产公司的会议时,遭遇了一次“突然袭击”,公司领导宣布1年后,职工们可以住进新楼。该公司500名职工们的目光聚焦在“小队长”(天津人对年轻的王鸿俊的爱称)的身上。公司领导也用焦急的目光等待着王鸿俊表态。王鸿俊热血澎湃,冲着人们的目光大声表示:“我王鸿俊保证1年完工,不耽误工人兄弟们住进新楼吃饺子!”掌声雷鸣般地响起来。

  王鸿俊决不食言!当众立下军令状后,他费尽周折,日夜奋战,如期1年完工。看着职工们欢天喜地搬进了新楼房,王鸿俊这个豫北大汉竟然高兴地流下了眼泪。天津市外贸局领导握着王鸿俊粗壮的大手,感激地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举,使得王鸿俊麾下的人马成为了天津外贸系统眼中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铁军。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支铁军在天津卫创下了不凡的名声,工程不断地接,效益也随之水涨船高。

  1984年,王鸿俊再次经历了生命中的一个转折。当年,安阳市成立了建筑联合公司(后改为豫北建筑安装公司)。联合公司领导看中了踏实能干的王鸿俊,要把他调到公司去。 雄鹰的舞台在更广阔的天空,在云雾中翱翔,在雷电中搏击,既是理想,又是一种不可躲避的宿命。将多年用汗水和心血积攒下的60多万元的资产交给乡里后,王鸿俊孤身一人来到安阳,就任安阳建筑联合公司天津公司经理。

  再赴津门,王鸿俊虽然没有了设备,但比起首赴天津却多了许多优势。有他王鸿俊“铁军”的赫赫威名,有出自他手下的一个个优良工程,还有他创下的河南安阳人的品牌,足以让他如鱼得水,不断创造辉煌。

  他在悄然转向。从建筑队长的角色悄然向企业管理者的身份转变。这得益于1986年初的一幕。当时,天津市施工会议在会宾园召开,会场大厅里面摆放着市质检站拍摄的工程质量问题的照片,其中王鸿俊施工的某宿舍楼因局部做工粗糙也在其中。虽然问题不大,但是王鸿俊如闻惊雷,羞愧难当。这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粗放式的管理已经过时,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急需跟上!工程质量不可一日忽视!

  王鸿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向自己的工程质量开刀。他成立了创优领导小组,每天在施工现场硬看死守。与此同时,他逐步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健全了工程质量

  考核档案制度、现场质量员检验制度、工程质量优劣奖罚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文明施工评比制度。公司明确了施工靠规范、用料按预算、取费按文件。主体工程先砌样板墙;装修先搞样板间。

  辛苦换来硕果累累。天津市建委在天津外贸学院行政办公楼工地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建委宣布,王鸿俊承建的这一工程是外地进津施工队伍独力承包创建的第一个优质工程。王鸿俊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工程创优经验。天津日报、今晚报、天津电视台等几家媒体报道了这一新闻。河南人在建筑界的名气大了起来!他的公司是外地队伍第一支连续10多年创优夺魁的企业。

  工程质量是建筑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没有质量,企业就无立足之地。1988年,他承建的天津理工学院学生宿舍楼被评为优良工程。当年年底,他登上天津市质量工作会议的主席台,介绍了他的创优经验。河南省驻津建管处组织河南进津施工队伍观摩了这一工程。第二年,天津市出台政策:“所有在津外地建筑企业一律不准独立承揽工程,但是对于有创优工程的企业,可按创优面积加倍承揽工程!”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优质的施工质量,王鸿俊的公司在天津迅速壮大,成为一支富有生气和战斗力的队伍。

  多年来,王鸿俊承建的数十项工程在天津市获得市级优良工程或市样板工程,使得他的天津公司在天津卫创下了一项项辉煌业绩。天津市建委的一位姓赵的高级工程师曾经这样说道:“河南人最有出息!王鸿俊为河南人争了光,我为自己也是一名河南人而自豪!”

  成功不忘“修德行善”

  弹指33年,公司获得的各种各样的优质工程、优良工程、样板工程等荣誉证书可以堆积一个面包车!33年来,他承建的工程有王顶堤宾馆、南开大学阶梯教室、南开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行政办公楼、天津理工学院宿舍楼等数百项之多,遍及天津市9个区,在津沽大地上留下了威名,均获佳绩。

  “在天津卫,谁敢像我一样,说自己33年未拖欠过民工工资?”在采访中,鬓发斑白的王鸿俊掷地有声地说。王鸿俊当初做过民工,深知民工出门打工的不易。在家里,民工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辛苦一年,为的就是拿到工资回去养家糊口。将心比心,说什么也不能欠民工的工资!

  兄弟们跟着我冲锋陷阵,我就要对得起他们!王鸿俊说。在公司的工地上,民工们一周七天吃饭不重样,包子、油条、大米花样翻新。和普通民工一样,王鸿俊从来不吃小锅饭,一直坚守工地和职工们同甘共苦。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内黄县田氏乡孟庄村民工付国平在公司工地上打工,忽然接到一个消息:他6岁的儿子忽患重病。家人带着孩子千里迢迢来天津投奔付国平。付国平走进王鸿俊的办公室,说明了他遭遇的困境。王鸿俊当即表示:先给孩子看病,救命要紧!不要发愁钱的问题!王鸿俊几经周折,通过朋友将孩子送进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找专家给孩子进行了手术,使得孩子转危为安,给付家省下了2万多元的开销。付国平一家人十分感激。

  公司曾经有个炊事员,他以前从天津某部复员转业后,在天津谈了一个对象,小两口因家庭琐事闹离婚。一次,他想不开,服用安眠药自杀。王鸿俊接到报告后,亲自和工人们火速将他送进医院抢救。王鸿俊跑前跑后,协助医生对他抢救。王鸿俊不嫌脏累,坚持在病床前看护他,直到他转危为安。王鸿俊一打听,原来是这个炊事员的妻子嫌他没本事,不赚钱。针对这个问题,王鸿俊找到他的妻子,承诺给他安排长期工作。后来,这名炊事员一直跟着王鸿俊,夫妻关系也开始好了。提起这事,王鸿俊笑眯眯地告诉记者:“其实我就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没什么可说的。后来小两口做起了小买卖,现在他们开起了公司!”

  “为人要修德!”“对人忠厚不是傻。”身在津门,安阳老乡无论谁有过不了的坎儿,前来求助,王鸿俊无论多忙,都要跑前跑后照料人家,一点没有架子。每年安阳都会有几十名学生来天津求学,王鸿俊都是亲自给他们安排食宿,大力帮忙。接受过他帮助的学生有数百人。有些学生节日的时候给他打个电话,他就高兴得不得了。

  老家修路,他慷慨解囊,捐献现金1万元。村里小学改建,他以个人名义,拿出了5000元钱,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他还响应南开大学的号召,在天津建筑界内带头向南开大学捐资20万元,以支援高校教育事业。作为一个企业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关注和支持公益事业。

  王鸿俊步入了事业的巅峰时期,以一个安阳人的名义,在天津城留下了他的姓名,让河南人为之自豪和鼓舞,也印证了河南建筑业蒸蒸日上的一个时代。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商报(2011-05-1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