绱绮慨妤鍌箣▔椤 佹鍔�
闁烩偓鍔嶉崺娑㈠触閿燂拷  閻庨潧妫涢悥锟�    婵炲鍔岄崬鑺ュ濮橆剚鍠� 闁瑰灚鍎冲ú鏍偓闈涙閻栵拷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安阳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安阳

艺殇 滑县木版年画变故

2013/4/15 17:18:50 点击数:193 【字体:


    【编者按】


    2月5日至24日,由河南省文化厅、滑县县政府主办的《滑县木版年画展》在河南博物院举行。1月18日至3月17日,“古韵新风——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特展”也正在台北历史博物馆展出。开封朱仙镇和滑县,是河南省的两大年画产地,久负盛名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而2006年起被关注的滑县木版年画,则丰富了中原木版年画的流派和风格。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的改变,这些地方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重重危机。和河南木版年画的曲折命运一样,经过岁月流变,在全国较有名气的山东杨家埠、江苏桃花坞、河北武强等地的木版年画,也都经历了由盛而衰、濒临失传、重新再生的发展过程。一些地方的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或许对滑县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木版年画的发展是一种启示。为此,东方今报今天推出《聚焦民间文化传承·木版年画的复活与新生》报道。

    古老文雅的滑县木版年画,曾一度被人们遗忘。直到2006年,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民俗文化学者冯骥才到滑县调研后,才使这一古老画种重见天日。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在其存续发展中,诸如门户之见,相互诋毁等现象,及一些人缺乏品牌意识,粗制滥造等,也影响了滑县木版年画的声誉。滑县木版年画的生存、传承等问题,如今已引起社会关注。

    ●神秘的怪字

    2月23日上午,郑州市民王敏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到河南博物院参观。

    王敏远远地看到,在河南博物院大门外西侧矗立着一块醒目的红色牌子,上边写着黄色的“滑县木版年画展”字样。

    在河南博物院参观一个多小时后,王敏来到了设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一楼的滑县木版年画展厅。

    这天是农历正月十四,正好是双休日,即使这样,来此展厅参观的人,仍是零零星星,偌大的展厅内显得有点空旷。

    此前,对于滑县木版年画,40多岁的王敏一无所知。有数百年历史的滑县木版年画,是一个独立的文化与艺术体系,因当地信息、文化传播的微弱,一直深藏在民间。直到2006年,滑县木版年画才被人所知。2007年,滑县木版年画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滑县木版年画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遗”。

    王敏了解到,这次展出有百余幅版画和几块古版,版画分为神像、族谱、画字、娱乐四大类。其中,八仙、十仙、花鸟字、梅花篆字等独具特色的对联,是滑县木版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张张工艺精细、线条刚劲有力、富有乡土气息的木版年画,让王敏大开眼界。

    有一幅画字类的年画,上下联的字像一个个象形符号,王敏一个也看不懂,看了旁边的说明才知道。而这些怪字,被业界称作“神秘的天书”,滑县木版年画上的部分字符,至今仍未破解。

    ●两地年画

    滑县木版年画能重见天日,与韩建峰有关。

    2006年初夏的一天,滑县慈周寨乡前李方屯二村的韩建峰,拿了一捆没有涂色的木版年画和两块用梨木做的老画版,来到了滑县文广新局局长魏庆选的办公室。

    韩建峰说,这些都是他们村里的东西,他们村的木版年画起源于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前远销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现在已经失传了,不知这些东西有没有价值?

    后来,魏庆选和韩建峰等人,把这些东西带到北京,让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看。冯骥才看后高兴地说:“有价值,有特色。”

    2006年11月25日,在郑州参加会议的冯骥才专程来到滑县。

    在韩建峰家里,冯骥才足足看了两个小时,他对滑县木版年画的评价很高:“滑县木版年画是抢救民间文化遗产的一个惊人发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史冲刷,滑县还保存着这么丰厚的文化遗产,还有这么活态的印刷,这是罕见的……是豫北地区重要的民间文化发现。”

    开封朱仙镇和滑县是河南木版年画的两大产地,与有中国民间艺术与古代印刷术“活化石”之称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相比,滑县木版年画也毫不逊色。

    在表现手法上,两地的木版年画有诸多不同之处。朱仙镇木版年画讲究色调的对比,而滑县木版年画则讲究搭配,喜欢用调和色。这也丰富了中原木版年画多样的流派和风格。

    ●传承人之争

    创立于明朝初期的滑县木版年画,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

    明武宗年间,潦倒艺人韩朝英定居在滑县慈周寨乡前李方屯二村,开始制作木版年画,传承至今已历27代。

    韩建峰是韩氏木版年画的第26代传承人,也是河南省首批老字号“同盛合”画坊的掌门人。在滑县,除了韩建峰外,还有30多个民间传人。

    滑县木版年画,主要集中于该县慈周寨乡的前李方屯一村、前李方屯二村,老店镇马兰集村等地。其中,前李方屯一村和二村的传人,有19人,其次是马兰集村,有11人,八里营乡官寨村以及万古镇东乔庄村、西双庄村各1人。除韩氏外,还有耿、刘、李、杨、王、曹、申、乔等姓氏。

    2012年10月18日,文化部公示了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韩建峰是滑县唯一的一位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也引起了前李方屯二村其他几个传承人的不满,他们认为,韩建峰资历尚浅。

    不可否认的是,传承人风波背后是名利之争。贴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标签后,不但能增加自身的“含金量”,还能享受政府扶持政策。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对代表性的传承人,在建立传承基地、工作室、授徒、培训方面,都会给予扶持。

    ■ 对话韩建峰       各唱各的调

    东方今报:你们村是滑县木版年画的发源地之一,现在,村里还有多少刻版?

    韩建峰:最兴盛时,我们村每年卖出上百万张木版年画,不但热销中原,还远销关外等省。即使到了1963年,村里从事木版年画制作的仍有200余人。每家都有二三十块木版,全村一年能卖出10多万张年画。“文革”期间,大量的刻版被毁掉。后来,剩余的珍稀古版,又被外地的一些古董商人买走,村里所剩古版不多。十几年来,我花了几十万元,在全国各地追回木版题材500余块。

    东方今报:滑县木版年画的制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韩建峰:分为拓稿起样、雕刻画版、绘稿印轴、绘画染色和装裱成轴五个步骤,木版年画最讲究的就是印制了,手上动作的轻重缓急都要掌握好,至今我们仍保留着最原始的制作工艺。

    东方今报:滑县木版年画在发展中,面临的难题是什么?

    韩建峰:资金短缺是一方面,重要的是愿学雕版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挣钱了,都不愿学。此外,滑县木版年画传人之间因为门户之见,相互诋毁甚至相互拆台。整个行业犹如一盘散沙,没有统一的制作技艺规范和准入门槛,任何人都可以打着“非遗”的旗号进行生产。一些人缺乏品牌意识,粗制滥造,影响了滑县木版年画的声誉。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东方今报 2013-2-28 作者:殷晓章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百度
缂傚啯鍨归悵顖涳純閺嶎厹鈧拷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閻庡箍鍨洪崺娑㈠嫉瀹ュ懎顫�闁哄牆绉存慨鐔煎级閳╁喚鍎�濞存粎鍎ゆ晶鐘诲箯濞戞粈绮�濞村吋鑹鹃幉鍐测枖閵娿儱鏂€缂佹梹鐟ラ崬鎾礂椤掆偓閹诧拷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闁规澘绻楅~鍡涘矗瀹ュ娲�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闁革附婢樺ḿ鍐晬閿燂拷 婵炲苯鍟垮畷锟犳儑娓氣偓閸庢粌顔忛悙鑼伋闂佸弶鍨堕幐澶屾崉閿燂拷305闁告瑱鎷� 闂侇収鍠氱槐顏堟晬閿燂拷450008
闁活澀绲婚惁浠嬫晬閿燂拷0371-86663763 濞磋偐濮峰﹢锟犳晬閿燂拷0371-86663763 闁汇垽娼ч悺娆撴焽椤旂粯顐介柨娑欘劧xhenan163@163.com
閻犵偟宓扖P濠㈣鎷�11032303闁告瑱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