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棵精美绢制白菜上面,一棵趴着两只绢制蝈蝈,另一棵则站着一只绢制蝴蝶,乍看上去跟真的一样。白菜青翠欲滴,与碧绿的蝈蝈和五彩斑斓的蝴蝶交相辉映,令人叹为观止。蝈蝈额头饱满,眼睛炯炯有神,鼓鼓的肚子似乎还在随着呼吸起伏,就连大腿上和须上的一根根毛刺都清晰可见,两根高傲的长须随着微风颤动,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
滑县87岁高龄的老人秦三杰,6岁开始学艺,一生呕心沥血,潜心研究绢制白菜和蝈蝈艺术造诣,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美女戏蝈蝈》,这是我们家族主打作品《蝈蝈白菜》……”。1月12日,记者赶到滑县四间房乡王三寨村,秦氏绢艺第十一代传人秦三杰家中,在老艺术家秦三杰指导下,神游于绢制艺术的美妙世界中。“绢制过程非常繁琐,主要工序有上浆、着色、剪贴、彩绘等。制作时要闭着气,特别要有耐性。”秦三杰说。秦三杰最喜欢的莫过于蝈蝈了。他说,蝈蝈象征着吉祥如意,历代名人对它都情有独钟,这从唐伯虎所画的“白菜蝈蝈”中可见一斑。因此,他决心做好蝈蝈,让这门艺术给更多的人带来愉悦。
为学艺秦三杰走遍大江南北
据了解,“秦氏绢艺”已有400多年历史。秦三杰说,听他的爷爷说过,老祖宗在很多年前曾经看到过唐伯虎的一幅《蝈蝈与白菜》的字画。随即萌生了对蝈蝈的酷爱,由于当时家里比较穷,便撕下自己不用的绢制衣服,开始看着字画,用绢比划起蝈蝈来。靠着那种对蝈蝈的酷爱和对唐伯虎字画的痴迷,老祖宗苦心钻研,越做越像,最终练出了这手绝活。出于生计,便经常拿出一些成品去卖来养家糊口。一代代就这样传下来了,传到自己这代已是第11代。
秦三杰是从6岁开始,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习绢艺的。秦三杰在兄弟中排行老三,从小爱在地上乱画一些小动物,表现出特有的天赋。最终,秦三杰父亲将他定为了秦氏绢艺的接班人。为了培养秦三杰成才,其父让9岁的秦三杰跟随民间艺人韩学州、陈锦堂学习绘画、雕塑,这为秦三杰打下了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后来回家学习绢艺,秦三杰几乎到了痴迷状态。一次为了在田里捉到一只蝈蝈做标本,不知不觉中跟着蹦跳的蝈蝈来到了马路上,不慎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农用车给挂倒,幸运的是并无大碍。
1956年,秦三杰到福建参军服役。虽然一时不再从事绢艺术,但在他的心中仍然时时刻刻牵挂钟爱的绢艺。空闲时间,他就会拿着随身的一些小工具,在画板和绢布上面比比划划,苦练绢艺。秦三杰转业后到了上海一家工厂,经一位领导的培养,他先后到上海国画研究院学习4年的绘画;接受了国画大师张大壮、瓷盘画家吴维鸿、雕塑家林鸿喜、佘刚旭、郑才守等人的亲自指教。为了研究蝈蝈的自然形态,他又到云南考察4年,在西双版纳认识了数种不同颜色、不同种类的蝈蝈。
就这样,秦三杰制作绢艺名声越来越大,1965年在上海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得到了当时华东局副书记陈书谷同志的高度赞扬:“秦氏绢艺夺天工,蝈蝈白菜更绝伦,只知世上有高手,何处寻得此能人。”1986年书法大师启功看到《蝈蝈白菜》欣喜不已,随即诗曰:“蝈蝈鸣声闻千里,大地似锦百财聚。童叟喜取百年乐,咏唱祖国富强曲。”2003年8月绢质“蝈蝈白菜”荣获全国金奖,并被省市县博物院馆收藏。2006年4月,参加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代表作《蝈蝈白菜》荣获金奖。2007年2月,秦氏绢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11月,在秦三杰指导下,他的大儿子秦竹林捧回了由中国文联颁发的中国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秦氏绢艺
要为北京奥运献上厚礼
秦竹林表示,自己7岁跟着父亲学艺,在父亲秦三杰的指导教导下,一步步掌握了秦氏绢艺白菜的制作秘诀。为此,自己很感谢父亲一片苦心。学到本领后,又经常与父亲和弟弟秦志胜一起探讨研究如何改进制做工艺。经过20多年的时间,秦氏绢艺在他们爷仨的改进下,由起初的手握等简单工具制作到现在更完善的工具制作,同时在白菜的色彩、光亮、原料等改进方面都是一家人挖空心思去钻研的。“在我心里山花奖是属于我们整个家族,因为这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在弟弟的配合下完成的。”秦竹林真诚地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要的就是保持“原汁原味”,否则历史将在此断代,传统将在此断裂,文化将在此失传。据了解,近年来,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后继乏人;一些依靠口传心授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下来,靠的就是口传心授和祖传绝活再加社会需求。如今一些民间艺术没市场,年轻人又不愿学,还受社会的轻视。也正是此原因,秦三杰为自己祖代相传的秦氏绢艺接班人犯愁了。大儿子秦竹林已年近六旬,白菜制作上很有成就,但蝈蝈精细活又由于眼睛问题受到阻碍。而二儿子秦志胜对蝈蝈制作很精妙,但在制作白菜上比起哥哥又有所欠缺。为了让兄弟俩都平衡,秦三杰一碗水端平,将第十二代传人赋予了兄弟二人,共同接承祖业。在采访中,秦竹林、秦志胜也表示,为了秦氏家族共同的目标:精诚团结,共同努力进步,让秦氏绢艺成为一个河南名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兄弟俩会以此为责任勉励自己,传承后代。
秦三杰表示,在自己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最让他引以为荣的是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老师很喜欢他做的“头面”,硬是要他多做了几个送给她。他做的这些绢刻制品并不轻易送人,单纯是个人爱好。他所做的作品主要用于收藏,有关部门曾经收藏了他的部分作品,
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乡土栏目对秦氏绢艺进行报道之后,作为秦氏绢艺的掌门人秦三杰更是对自己的两个儿子和秦氏绢艺以后的发展倍加自信。秦三杰在采访中介绍,在秦家历代传人中有一个原则便是单传,虽然有这样或那样的顾忌,但自己还是将这门手艺传给两个儿子,每人只掌握一种技能,两个人团结起来才是一个整体,相信两个儿子会精诚团结把秦氏这手绝活发扬光大。秦三杰表示,他们全家正为2008奥运会精心准备一份厚礼——超大《蝈蝈白菜》。”
制作一只蝈蝈
需花费20天时间
一片很普通的绢,一只活灵活现的蝈蝈,二者能够艺术地融合在一起,这便是秦三杰的绝活。一只做工精细的蝈蝈至少要花费近20天的时间、118道工序才能完成。秦三杰拿出成品展示给记者:蝈蝈大眼圆瞪,翅薄而透,后腿似强有力地蹬着地面,腿刺清晰可见,细如发丝的胡须骄傲地翘起,就连白肚子上的鳞片也细致整齐。用手轻轻一碰,后腿坚硬如铁,大肚虚软,捏而瘪,须柔,倒抚可以感觉到上面根根略涩的绒毛。
秦三杰介绍,绢艺使用的绢非常讲究,大缎子、平缎子、绉缎、绫子、纺绸、乔其纱、洋纺……不同的绢使用起来效果也绝对不同。一只绢蝈蝈通常由6种绢制成,须、头部、身体、翅膀、腿、鳞片材质各不相同。其制作工艺复杂自无法细说,单是须,便有40道工序。它抽自雪白的绢丝,最终却形成由粗渐细,带有绒毛的赭色硬须,且不同的蝈蝈其须并不相同,有觅食的、备战的、喝水的、休息的,须成为一只蝈蝈极好的状态写照。
再看白菜,色彩鲜艳,层次分明,白菜的每片叶都严实地裹到一起,就连白菜的根和须也都做的相当逼真。虽然白菜做起来工序比蝈蝈少,只有48道工序,但白菜也同样是用绢,经过一系列的流程做出的。就这样,经过艺术家的妙手匠心,两只蝈蝈趴在一棵大白菜身上,就变成了秦氏绢艺的代表作《蝈蝈白菜》。
另外,秦三杰家中展厅内摆放的还有《螳螂捕蝉》、《竹林之声》、《国泰百财》、《秋韵》等作品,作品中的人物、鸟类、植物、草虫件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均能以假乱真。【原标题:秦氏绢艺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