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似是随意,却也是用心地挑出了这样的三个符号,一个村子,一条街道,一个阶层,希望在这三个符号里找寻到小人物眼中的六十年前的历史缝隙。
今年的10月22日,是郑州解放60周年纪念。
在很多人眼里,1948年初秋的那场解放郑州的战役似乎很轻而易举,从解放郑州的第一声枪响到宣告战役结束,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解放军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本来打算北渡黄河逃跑的敌人全歼了。在郑州城中心的老百姓几乎连枪声都没听到,就翻身做了新社会的主人。
考究历史,事实远非那么简单,战争开始前地下党的军事考察,危险重重,迷雾丛生,这样的历史细节,丝毫不亚于近两年热播的悬疑类的战争电视剧。而如今在郑州烈士陵园里安息的解放郑州无名烈士墓,如同《集结号》里的故事情节,依然默默讲述着60年前,那一场战役的惨烈。
解放郑州的战役原本拟定在1948年的10月25日的拂晓,然而在10月22日,解放军逼近郑州时,守在郑州的国民党军见势不妙,弃城北逃。解放军果断地提前打响了战役,最后在的老鸦陈地区,歼灭逃跑的国民党军1.1万余人。1948年10月22日,郑州宣告解放。
在战争史中,由于郑州位处中原腹地,它是两大铁路干线——平汉、陇海铁路的交叉点,所以,郑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郑州战役是淮海战役的序幕,取得郑州的胜利,则是喻意着中原和华北可以连成一片;占领了黄河桥,就可以切断敌胡宗南向陕甘宁边区进攻的运输线……
这些都是战略家、军事家的分析,对于郑州的市民,1948年10月22日,解放郑州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解放郑州后,他们的生活是陡然的变化,还是一种渐次的转变?曾经目睹了战事的老人们,存活在他们脑海中的记忆是什么?
于是,我们似是随意,却也是用心地挑出了这样的三个符号,一个村子,一条街道,一个阶层,希望在这三个符号里找寻到小人物眼中的六十年前的历史缝隙。
一个村子,石佛村。1948年10月,它曾经是解放主力军进驻过的村庄之一,虽然,它不是解放郑州的主战场,但是,由于它临近老鸦陈,所以,村中的老人们还依稀记得当年的一些战事,而这些老人们,也几经岁月,已经是风烛残年。
一条街道,德化街。它是当时郑州的主要商业街道。郑州解放以后,刘伯承、陈毅、陈赓以及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等都曾先后光临过德化街。那么,围绕着1948年前后,当时的德化街又是怎么样的情况?郑州市区外围的解放战事结束以后,那里的商户们又在做着什么样的事情?
一个阶层,铁路线的工人阶层。由于郑州所处平汉、陇海铁路的交叉口,所以,占领郑州铁路线是重要的。二七大罢工的历史事件,解放郑州时打通铁路线的重要性,使得铁路成了郑州人无法释怀的名词。那么,解放后的郑州铁路线发生了什么样的惊天动地的变化,解放郑州在铁路老一代人的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意义?铁路上几代人的生活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个符号,是小人物眼中的历史观,是我们小心地放置在显微镜下的几组切片,通过镜头的放大,去捕捉六十年前与那场解放战事相关的一些微小事物。
这就是我们所要呈现的,不会记载在史书中的小人物对于过往六十年的记录。
回望60年,亲身经历过那场巨变的人大多已经不再,当我们寻找到那些依然健在而且清晰记得昨天的故事的人,他们的口述犹然显得汹涌澎湃。
郑州从1948年的乡镇似的小城到今天的大都市,虽然经过60年的岁月更替,那些旧日里市井民情,现在回忆起来还似老酒一样醇香绵软……文 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