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为祝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砚边寻道——宋卫国书法艺术展”在郑州市举行,来自社会各界嘉宾近百人参加。开幕式上,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戴松成致贺辞,河南省书协顾问贾凤昌宣布开幕!
嘉宾参观书法作品

据悉,为准备此次展览,宋卫国历经半年,奋笔疾书,先后完成了二百余件书作。从学术、审美、传承、创新等方面严格认真遴选,本着尊法、守道、创新的理念,尚法、尚意、尚韵的趋向,宁缺毋滥的原则,三选而取优。最后,确定出六十余件书法作品用于此次展览。
书法,是一种排除世俗一切牵累而进入精神绝对自由境界、用以抒发思想感情的汉字造型艺术。“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这是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笔论》所提倡的,既是对书者行为的要求,又是对书法核心价值取向的界定。书法家没有这样的情怀,没有对传统艺术的痴迷,对传统人文精神发自心肺的喜爱,就不可能近于道。喧嚣中的寂静,探索中的顿悟,没有太多的名利追求,唯有心声在纸上跳跃、墨中飞舞,一一化为形式各异的作品,或冲淡自然,或高古典雅,或纤秾绮丽,这才是书法艺术应有的追求。河南省直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同昌在《纸上大天地 笔中家国情》序文中对宋卫国这样评价道:“在我看来,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河南嵩阳书画院院长宋卫国先生,就是这种以‘师古不泥古、学人不同人’令人敬仰的艺术寻梦者、寻道者。”
宋卫国的书法,追晋代二王,慕宋代诸贤,得中原碑意,用自家手段,写本真面目。他能够理智而勇敢地进行融汇、整合、变通、嫁接,在情趣、境界、气象、品味四个方面都尽力体现精美,大幅作品有大气,尺牍作品有意趣,章法之中见功底,文字之中出哲理,作品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厚度、时代的气息,同时也注入了他个人的禀赋气质和道德修养。
他的草书,既有魏晋清逸秀劲、潇洒高雅的今草,也有唐代“颠张醉素”迅捷机变、幻化恣肆的狂草,更有明末王铎墨法章法大开和、纵向大摆动、疏密大对比的“尚态”草书。
他的行书,以“二王”为本,兼撮众法,能写出多种面目,或纯以帖意为之,潇洒俊朗;或碑帖结合,巧拙互见,整体上都能给人一种崇尚古法而不失个性的感觉。
他的隶书,本于汉隶经典,法度严谨,古朴隽秀,用笔方中有圆,拙朴厚重中蕴含飞动之气,颇具匠心,既有古意,也能表达现代韵味,给人以优雅安详的艺术享受。
宋卫国的书法创作,一直体现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时代同步,讴歌党、讴歌祖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春风大雅、秋水文章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又有风卷红旗、还看今朝的时代“大风歌”,特别是毛泽东诗词、习近平用典,都书写的大气磅礴、神形兼备,充分展示了诗词与书法融合的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魅力。
在接受印象河南网采访时,宋卫国谈到,这次画展是由心而发,作为长期从事文化工作和书法工作的老工作者,这些年,我目睹和经历了改革开放所走的每一步,我愿意用我手中的笔来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选择了很多与建党、改革、社会、民生话题有关的主题内容。像习总书记的《追忆焦裕禄》、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以及十九大报告的主题等内容,我都把它书写下来,作为本次的展览作品,让人们感受到时代的伟大。他说道:“我们的时代需要文化,需要用书法去讴歌,我不能停下手中的笔,我要和大家一样,为我们的新时代来唱赞歌!”
宋卫国和书法爱好者交流
宋卫国为参观的嘉宾讲解书法作品
小资料:
宋卫国,河南洛阳人,国家书画院副院长,河南嵩阳书画院院长,郑州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理财·收藏》杂志社书画专家组成员,其作品多次被国家邮政总局收录并公开发行。天津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其作品集,书法作品被多家著名景区刻石刻匾。
展览的书法作品
展览的书法作品
展览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