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泰山学者”特聘专家):
黄玉顺教授将“成己”、“成人”、“成物”的顺序展开视为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换言之,“成己”是“成人”、“成物”的先决条件,首先“成己”,而后“成人”,才能进入“成物”阶段。他将“未能成己,焉能成人?”提升到作为儒家文明的一个基本原理的高度。他解释道:值此全球化时代,对于儒家文明来说,“成己”意味着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完成自身的现代转型;“成人”意味着完善其他文明、与人为善;“成物”意味着与其他文明一起共建全球文明,这是时代的要求,即是走向现代性、乃至于超越民族国家时代的要求,为此,必须避免文明冲突,开展文明对话,而在文明的对话中,需要“仁”的情感、“诚”的态度,需要“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辨”的姿态。黄玉顺教授感受到,全球化状态下的当今世界,已经使得人类结成了一个休戚相关的共同体,而这样一个全球“共在”、“共同生活”的共同体,亟需建构某种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就是“全球文明”。他从儒家的视域出发,将这个“游戏规则”,也就是“全球文明”的建构过程视为“制礼作乐”,以形成一套全球性的“礼”制。同时他也指出这样的全球文明不是任何形式的文明冲突可以达成的,只能通过在文明对话中的“共建”方可构筑,而儒家今日最大的“成物”责任,就是参与到为共建全球文明而开展的文明对话之中去。黄玉顺教授更为重视“求同”在文明对话中的作用,他认为文明对话的宗旨不是“和而不同”,而是“求同存异”,甚至应当说是“在存异中求同”,即目的恰恰是求同,所求之“同”就是作为人类共同价值平台的“全球文明”。在发言最后对于文明对话进行展望时,黄玉顺教授指出当今的儒家文明要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即与其他文明一起共建全球文明,首先就要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而这正是儒家文明的一个基本原理所要求的:未能成己,焉能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