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留住玉仙庙的历史记忆

2014/9/25 9:49:36 点击数: 【字体:

留住玉仙庙的历史记忆

玉仙庙鼓楼一角

    冯勃源 王晓琳

    砖瓦的碰撞声、机器的轰隆声,还有工人的呐喊声……近日,郑州市石嘴村玉仙庙抢修保护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玉仙庙据考约始建于汉代,鼎盛时期占地近150亩,40余座古神殿和神洞依山而建,供奉着许多官方或民间的神灵。黄河以北、山东、山西乃至浙江人都曾来这里烧香拜庙,香火旺时,满山青烟缭绕,颇为壮观。

    爬上村西的土山坡举目望去,汜水河环抱中的石嘴村若隐若现地向南延伸望不到尽头。《汜水县志·屈子祠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浮戏之山,汜水出焉。逶迤而西,林木奥衍,溪流环带,郁然深美而秀拔者,是为石底山,汉屈伯彦讲学处也。石底山,即石嘴村后的石嘴山。据村里的老人说,玉仙庙的前面就是屈伯彦讲学处,即屈子讲学台。

    屈伯彦何许人也?汉成皋地(今属汜水镇)之大儒,享有美誉的饱学之士。史书上并无过多记载,只知他曾在此建立私学,广收晋冀鲁豫学子,因前来听课的人众多,不得不在室外筑起高台登台讲学,“屈子讲学台”由此而生。在《后汉书·郭林宗传记》中我们得知,郭泰(字林宗)师从屈伯彦,三年学成后赴洛,很快名震京师,成为当时的太学领袖。郭泰死后,当时从弘农郡函谷关以西,河内郡汤阴以北2000里内有近万人“负笈荷担弥路,柴车苇装塞涂”前来送葬,书法家蔡邕亲为其撰写碑文。其徒如此,何况师焉?

    而今,屈子早已去矣!而屈子讲学台几经湮没,最终踪迹全无;玉仙庙经千年风吹雨打,几经摧毁,也已岌岌可危、濒临坍塌。年逾古稀的石嘴村小学校长郑培泉说:“‘屈伯彦’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如今还有多少人知道?村里有的年轻人从不进庙宇,甚至不屑一顾,他们又怎么会知道玉仙庙里那令人叹为观止的雕刻、彩绘艺术?”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现如今,海内外的中国人都在积极寻找、保留那些属于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而屈子讲学台、玉仙庙正是石嘴人代代相承的文化血脉、守护至今的精神家园。

    自2014年起,石嘴村邀请专家考察研讨,制定抢修计划,并积极组织社会爱心人士捐资,抢救恢复玉仙庙、屈子讲学台历史风貌,欲与在建的、从石嘴村穿村而过的太溪湖生态水系工程南北呼应,使之成为上街乃至郑州生态旅游的一大亮点。

    与此同时,石嘴村村委积极筹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以加强对古建筑的科学保护和利用。如今,玉仙庙的修缮工作在石嘴村百姓的支持下顺利推进。石嘴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郑培泉说:“玉仙庙、屈子讲学台不是个人的,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国家的。”

    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表示:“寺庙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寄托着百姓淳朴、善良的愿望,拜庙烧香作为一种民间习俗,是众多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玉仙庙抢修工程是群众自发的文化传承,不仅可使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也维持了当地文化的完整性。古建筑抢修保护需要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但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

    如今,玉仙庙的抢修保护工程已完成70%。此次工程主要修缮的是玉仙圣殿、东岳殿、火神殿、九龙王殿等8座砖木瓦结构的神殿。年底竣工后,基本可恢复石嘴山下玉仙庙砖砌结构神殿的历史风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9-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