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新闻资讯 >> 浏览郑州

隋唐大运河遗迹今犹存

2013/10/18 16:58:34 点击数: 【字体:

隋唐大运河遗迹今犹存
隋唐大运河郑州段走向示意图


隋唐大运河遗迹今犹存

据考证,惠济桥始建于隋唐,如今这座是元末明初重建。从河底发掘的文物表明,这段河道最晚唐代形成。隋唐大运河郑州段走向示意图

隋唐大运河遗迹今犹存

大河路与索须河交汇处新立的石碑。这段索须河为隋唐大运河故道,是大运河千里烟波中的一段。

隋唐大运河遗迹今犹存

惠济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瓷器

隋唐大运河遗迹今犹存

索须河与贾鲁河交汇处,野草茂盛,颇有几分野趣。考古人员确认这里是“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东端。隋唐大运河应从这里继续东流,经圃田泽北边奔向开封。
 
    □首席记者 姚伟 特约撰稿 贾宝倩 文图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自黄河东至淮,绿荫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

    千百年来,历经无数骤雨飘风,隋唐大运河仍有梦幻般的魅力,在无数国人心中,这条河流连着盛唐繁华、大宋风雅,是一道永远的风景线。

    河南地面上,仍有诸多隋唐运河遗迹,郑州更是存有一段运河故道。如果你有兴趣,出市区向北,过大河路,就能寻见隋唐风韵的背影。

    这段大运河被命名为“通济渠荥阳故城段”。初一看名字,以为在荥阳,准备出发去荥阳寻访时,仔细一看资料,却得知其实就在郑州,即今索须河的一段,长18公里,横贯郑州北郊。因为位于荥阳故城(今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之东,被命名为“荥阳故城段”。

    在荥阳故城东4公里,大河路与丰硕街交叉口南堤湾村,我们找到了这段故道的东端起点。索须河自荥阳故城缓缓流过来,但自此以西,不是隋唐大运河故道,要寻访大运河的来头儿,就从这里向北,经惠济桥村,至邙山黄河名胜风景区黄河。这段运河早已淤塞,但因有一座著名的石桥——惠济桥,成为隋唐大运河发掘的重点。

    在惠济桥发掘现场,我们看到,惠济桥已完全从淤土中清理出来,干净整洁,古韵悠然,如一件大大的古玩,我们明知道这桥应该十分坚固,抬脚走上去的时候,还是小心翼翼。

    这是一座青石结构、三孔拱券石桥,东西走向,桥面平铺着平整光滑的青石板,桥面的两侧有基槽和方形卯坑,昔日应当时安装有望柱和栏板。桥面上,两道深深的车辙沟槽十分醒目,那是数百年车轮碾压出的印迹,让人不由感慨万分。

    我们走过不少发掘工地,但不能不说,惠济桥发掘现场工作做得极为细致。在河道截面上,考古工作者用白线细致地勾勒出许多道曲线,那是不同年代河道的轮廓,六七道白色曲线排列在一起,如同河道的年轮,让人清晰地看到一点点淤塞、渐渐成为平地的过程,沧桑之感从心中升起,久久难以平复。

    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汪松枝、高赞岭等先生介绍说,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惠济桥始建于隋唐,现在这座桥建于元末明初。从桥基底部的堆积层分析,这条古河道至少在唐代已经形成。

    据汪松枝先生介绍,“通济渠荥阳故城段”是大运河申遗“立即列入项目”,自2011年初至今,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依次展开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

    调查以徒步踏查和走访当地老人为主,结合文献资料,根据地名传说、地形地貌等,对大运河沿岸的文物古迹、民居、村落以及流传的民歌、民谣、故事等做详细的调查,重点查找与水系有关的庙宇、寺院、石碑。

    随后进行的钻探工作,以惠济桥为中心,以仍保留于地面上的古河道为基础,顺河道钻探,顺向查找河道长度,横向拦截河道宽度,对地层堆积、河道走向、河堤分布、河道结构、码头、渡口等遗迹现象,做到详尽了解。

    随后选择惠济桥和丰硕街堤岸进行发掘。发掘出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堆积层及大量文化遗物,发现隋唐运河故道及两岸河堤。运河故道宽65~85米不等,两边部分地段发现有河堤,堤上有路,路宽6~7米。

    按照考古人员指点,我们自“通济渠荥阳故城段”西端堤湾起步,沿大河路一路东行,找到了花园口镇祥云寺村,索须河在此汇入贾鲁河,交汇处被确认为“通济渠荥阳故城段”东端。

    如今这段索须河有三四十米宽,岸边大片的草地,人迹稀少,颇有几分野趣。千年前,隋唐大运河应从这里东行,经圃田泽北岸流向开封,再经商丘奔向淮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3-10-18)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