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本》有“杜康作酒(一本为“造酒”)”的记载,注为“黄帝时人”。《酒诰》也说:“酒之所兴,肇自上皇。”这说明黄帝时期已有杜姓。据说杜康是黄帝的宰人(掌管膳食的官),而黄帝所居之“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说文解字》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6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无论哪一说,杜康都是中国第一个杜姓人物,出自今河南。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新唐书·宰相世系》云:“杜氏出自祁姓,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以封弟叔虞,改封唐氏子孙于杜城,京兆杜陵县是也。杜伯入为宣王大夫,无罪被杀,子孙分适诸侯之国,居杜城者为杜氏。”这是说杜氏是帝尧(为祁姓)裔孙刘累的后代。尧的儿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在今山西翼城西建立唐国,其裔孙刘累能扰龙,在夏朝为御龙氏。后来,刘累迁到鲁县(今河南鲁山县),其后代有的仍留在唐,至商朝,更号为豕韦氏。西周初,唐人作乱,其国被灭,周成王将唐国旧地封给他的弟弟叔虞,迁唐国子孙于杜(今陕西西安东南),建立杜国,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国君杜伯入朝为大夫,受人诬陷,无罪而被周宣王杀死,因失其国。杜伯的子孙,大多逃往中原各国,有部分留居杜城的,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杜氏。据《墨子·明鬼下》记载,周宣王杀杜伯不出三年而死,则此支杜氏约在公元前785年形成。还有一种说法是:杜国于“春秋初年为秦宁公所灭”。如按此说,以国为氏的杜姓形成时间,则应下延七八十年。
又据《魏书·官氏志》,鲜卑族原有三字姓独孤浑氏,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后,改为杜氏。
春秋时,晋国有太子申生之傅杜原款,晋平公之膳宰杜蒉;鲁国有叔孙氏家臣杜泄,避季平子之难逃到楚国,其子绰,为楚大夫。周代末年,杜宇在蜀始称帝。这说明先秦时期杜氏已播迁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杜绰之孙杜赫,为秦大将军,食采于南阳衍邑,世称为“杜衍”。杜赫的曾孙杜周,为西汉御史大夫,以豪族自杜衍(今河南南阳市西南)徙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后又分出许多支派。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灵宝、洛阳、濮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河北临漳、正定,山东章丘、潍坊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唐代的《元和姓纂》列杜氏郡望为:京兆(今陕西西安)、襄阳、中山(今河北定县)、濮阳、洹水(今河北魏县)、陕郡(今河南陕县)、安德(今山东陵县)、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偃师、河南(今河南洛阳)。其中以京兆杜氏、襄阳杜氏资料较详。宋代的《广韵》称:杜氏出京兆、汉阳、南阳三望。杜氏于宋、元时期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
郑成功、郑经父子治理台湾时期(1661年至1681年),大陆杜氏开始渡海入台;此后,闽、粤杜氏入台人数不断增加。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杜姓曾被迫改用森、森山等日本姓,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后才恢复原来的杜姓。目前,杜姓为台湾第53大姓。近代以来,一些杜姓人走出国门,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开拓新的事业。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东汉时,河内汲县人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被当地尊称为“杜母”;颍川登封人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捕治为恶之宦官子弟闻名,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还有经学家杜子春,经学家、文学家杜林,书法家杜操。西晋有将领、著名学者杜预,荆湘流民起义军首领杜弢。隋末有农民起义首领杜伏威。隋唐时有佛教高僧杜顺。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章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大诗人杜甫。杜甫曾被剑南节度使严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元初有江西农民起义首领杜可用。明代有画家杜琼。清代有诗人杜浚,云南回民起义首领杜文秀。近现代有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杜国庠。
杜姓在当今按人数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居于第53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分布很广,以辽宁、四川、河南、山东、河北、甘肃、吉林较多,这7省杜姓约占全国汉族杜姓人口的55%。杜姓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姓氏。除了上面已叙述者外,金时女真人徒单氏,汉姓为杜;明代云南府云南县品甸(在今云南祥云境)土千长为杜氏,系白族;清代满州人有杜姓,世居沈阳;清满洲八旗姓都善氏、图克坦氏,后均有改姓杜者;达斡尔族德贡氏、达力德尔氏,汉姓均为杜;鄂伦春族杜宁肯氏,汉姓为杜;鄂温克族杜拉尔氏,汉姓为杜;土族什杜加氏,后改为杜氏;原居于内蒙古卓索图盟和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北路旧土尔扈特旗(在今新疆西北部)之蒙古人有杜氏;裕固族杜曼氏,汉姓为杜;四川阿坝藏族初贴多、初白大二姓,后均改为杜氏;白、满、京、回、壮、蒙古、土家、朝鲜、俄罗斯、台湾土著等民族也都有杜姓。作者:谢钧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