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制作中的俏色密玉作品 刘鸿翔/摄
之前,产自新密的“密玉”以翠色为佳,一旦有杂色,就要被当成废料丢掉。
王冠军在雕玉时,把这些杂色融合在他的作品里,另辟蹊径,浑然天成,让这种本来砌猪圈、修路的“石头”身价大增,也为走向没落的密玉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垒猪圈的石头“价值数十万”
1976年王冠军进了新密玉雕厂学习人物雕刻。为了学习,他下了苦功夫,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把师傅的东西备好。
除了跟师傅学习,王冠军也爱钻研。1988年,他选送的《济公醉酒》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当时,密玉又称“河南翠”,以翠色为上佳。密玉本身俏色多,绿、红、黄、白、黑,都是常见的杂色。玉雕工人做的大部分是“素活”,带了花的俏色都被切下扔掉。
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密玉开始逐渐衰落。那几年王冠军没有干别的,依然在俏色密玉上钻研。
有一次,王冠军在一户人家的猪圈里发现了一块料石,并将之雕刻成了《猪八戒背媳妇》,价值数十万元。
“我这才知道,人家看中的并不是密玉的玉料,而是我的雕工。”王冠军说。
密玉俏色雕刻技艺的发展,让衰落的密玉重新找到生路。“在他的带动下,新密上万人在从事密玉俏色雕刻行业。”新密非遗中心主任王艳红说,如今密玉俏色雕刻技艺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轻人才能将技艺发扬光大
2010年,王冠军买了厂房,建成了一个小型博物馆,展示密玉历史。
随着年龄增大,年近60岁的他也开始考虑传承问题。
他让两个儿子王赵辉、王赵琦都辞了职,回来跟他学玉雕。除了培养儿子,王冠军更多的精力是培养徒弟和学生。他说,能培养一个玉雕好手,非常不容易。对待徒弟,除了手把手教,他还请一些玉雕大师、美术教授来给他们讲课。
下一步,他还想让密玉俏色雕刻技艺走进校园,把他的厂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一些美院的学生,都可以到我这里来实习。”王冠军说,唯有让更多的学生和年轻人了解密玉历史、爱上密玉,才能让密玉有更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