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管城区有条小巷,名叫主事胡同。它南起书院街,北至唐子巷,和东大街相通。路长270米,宽仅三、五米,街道虽小,迄今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且小有名气。
在明隆庆以前,这里是条死胡同,俗称“闷葫芦”。若往书院街去,需绕道而行,很不方便。明万历年间,有义士之称的市人张大维,在巷南头置地数亩,除建房外,专门向南辟路一条,通至书院街。使多年的半截胡同,得以贯通,这在当时确为善事。人们为感谢他的义举,将该巷改名“张家义巷”,并集资竖小碑一通,以示纪念。此碑至今仍在,只是已镶入书院街路南正对该巷的北墙上。碑长、宽各约2市尺,上为弧形。首行字为《郑州并刃开义巷记》其余文字大多模糊难认,但仍可了解其立碑主旨。大意是当时出行不便,张大维出资修路,对其善行表示感谢云云。日期为某某二十四年丙申,经查证应为明万历24年(1596年),后署名有巷人沈养志等数人。此后不久,原居东郊圃田的阴化阳举家迁此。阴化阳举人出身,入仕后官至户部主事(明代官职,职位次于郎中及员外郎),告老还乡后为安度晚年,特在张家义巷路东选址建宅。由于建筑高大气魄,富丽堂皇,加之阴为朝廷命官,乃正六品的主事,也算一个“大官”,所以该巷不久改为“主事胡同”。
巧合的是,清光绪年间,进士出身曾任礼部主事的郑州人孟滢,晚年回归故里,也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他在该巷路西大兴土木,修建宅第。孟宅的整个建筑阔大宏伟,错落有致,为已陈旧的主事胡同新添不少光彩。这正是:一巷俩主事,俱是官宦家,主事胡同却也名副其实。只是后来因为城市改造,孟氏宅邸已不复存在,阴氏旧宅也多已改建,让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