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郑州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世界文化遗产 会善寺(2)

2014/1/15 9:57:18 点击数: 【字体:

观测时,把周公遗留下来的土圭土表更换成了石圭石表,使得周公测景台迄今巍然屹立;二是他和元同律师在嵩山大会善寺“置五佛正思惟戒坛”,具体主持传戒,使会善寺成为当时嵩洛地区的佛教中心,目前戒坛遗址尚存。

    “清冷禅室水,照耀夕阳山……归来余逸兴,月夕媚烟鬟。”古人描写会善寺的诗句都透出了星光的清晖。因道安那颗星,会善寺被皇帝赐名为安国寺;因一行这颗星,会善寺得以成为河南省最早对外开放的三个旅游景点之一。

    嵩山的寺院很多,山上七十二峰,山下七十二寺,但最令人向往的还是会善寺。喜欢会善寺是因为这里高僧辈出。这些人可能被我们的历史学家忽视了,他们在中岳嵩山也没有留下任何清晰的行为印记,但他们以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自己极高的佛学修养,点亮了嵩山的夜空,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个个耀眼的星座。

    会善寺的地理位置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极目远眺,此峰高不及诸峰一半,形似佛教经幢的幢顶,可谓“积翠幢盖”。寺外,龙赐清泉,潺潺细流。踏入寺内,两株千年桧柏,笔直挺拔,干粗叶密,直伸蓝天,实为罕见。而山门前的龙柏,躯干老化斑驳,弯曲如龙,昂首吐蕊,栩栩如生。寺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千年侧柏一株,均高二十余米,围粗四米许。明人吴三乐有首诗,题为《雨过会善寺观茶榜石刻》,其中道:“寺雨人仍过,花香酒故随。寻源行水尽,披雾看山时。树杪闻清馨,苔余认断碑。虎溪僧送客,一笑有相知。”诗中谈到的“苔余认断碑”,我们现在依然能亲历这样的场景,会善寺有碑碣、造像、经幢、塔铭、石柱、佛座及其他众多古石刻。

    会善寺坐北向南。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券门,明间门券上嵌长方形横匾书“会善寺”3字,内供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赠。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铁钟1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大雄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 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僧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毁于五代,尚存唐代残石柱2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西南和东南有清代砖塔5座。

    寺内现存的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一座。

    2001年06月25日,会善寺作为元至清时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会善寺大殿——元代少有的现存实物建筑

    会善寺大殿系元代建筑,是例证之一,其建筑形制、技术对我国建筑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善寺的附属文物有4座清代砖塔及大量石刻,其中琉璃戒坛和两座阁楼式砖塔尤具价值。楼阁式砖塔是嵩山地区塔类建筑中仅有的建筑类型,造型别致,甚至美观,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其散存的东魏,北齐时期石刻造像,唐、明、清代碑碣33品(件),以及明代铁钟等文物,亦有较高的艺术,书法与史料价值。会善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筒瓦顶,出檐深远,斗拱硕大,造型朴实。外跳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模仿宋代做法,昂首下垂,昂的后尾是卡接的假昂尾,没有宋代通昂的实用价值高;角梁的后尾嵌入殿角下的垂柱上面,而不是和相邻的斗拱后尾互相交叉;梁架带有宋代月梁的做法,但表面雕饰粗糙;檩、柱也有同样特点;殿内作减柱造,即当心间减前金柱两根,次间减后金柱两根。梁架为四椽袱搭牵,结构严谨,保存完整。其斗拱、角梁、乳袱、剳牵、丁袱、桔头、丁华抹颏拱等典型做法,均反映了元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特征,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走进会善寺陈列馆

    在嵩山诸名胜中,佛、儒、道三教鼎立的少林寺、嵩阳书院和中岳庙最为著名,就在这“三点一线”的中点,还有一绝好去处——嵩山会善寺。该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的嵩岳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山环水绕,石笋林立,古迹生辉,宝塔点缀,佛生灵气,动人心绪,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创的早期寺院,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曾是八方众僧云集受戒的著名戒坛,唐代女皇武则天赐佛拜僧的佛教圣地,唐代天文学家、高僧一行弃官出家的名山福地!然往日胜景,多有湮没,幸有寺内陈列馆道尽古刹盛衰。

    “嵩山会善寺历史文化陈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名山福地”,反映会善寺是嵩山自然与人文之最佳景观;第二部分“女皇拜僧”,反映会善寺是武则天参禅拜僧之圣地;第三部分“一行管天”,反映高僧一行弃官出家会善寺的历史。

    “名山福地”部分通过板面介绍了寺院的历史沿革:《会善寺记》载该寺创建“始于汉明帝”(公元58年~75年),一般认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499年)。通过沙盘,则全景式再现了寺区自然景观积翠幢盖、石笋闹林、银杏盖天、参天古柏、龙柏奇观、百兽出洞、南观钵盂、远眺“象鼻”等。其中“银杏盖天”,是说寺内外共有银杏树3株,均高20余米,围粗4米许。每当春夏之际,树叶浓密葱绿,犹如一把巨伞遮掩晴空。深秋季节,风清气爽,黄叶满树,果累枝头,山风掠过,落叶散金,坠果撒玉,令人喜爱。“参天古柏”是说寺内古柏60余株,撑起了岁月的风雨沧桑,包容着漫流的历史河谷。其中,大雄殿月台前的两株千年桧柏,均高约30米,围粗2米,笔直挺拔,干粗叶密,直伸蓝天,尤为壮观。它们是勃勃生机的“活文物”,是会善寺千余年历史的实物见证!

    该部分还通过板面、实物、照片展示,尽显会善寺人文景观的丰富多彩:古殿宇、古塔群、古碑刻、古戒坛等无所不有。尤其众所周知的唐代净藏禅师塔,元代大雄宝殿,分别以全国唯一的唐代八角形砖塔和嵩山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成为嵩山历史建筑群乃至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次,寺东柏林内的清代琉璃塔和两座清式楼阁式塔,其质地和造型不仅是嵩山唯一的,而且均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琉璃塔即佛定意公和尚塔,高约10米,周长8.46米,塔形为六角椎底,塔基平面亦为六角形,从造型看,须弥座壸门内嵌花卉、瑞兽等砖雕图案,全用白色釉砖构筑而成。楼阁式砖塔,均高4.5米,塔基平面呈六角形,须弥座壸门内嵌花卉、瑞兽等砖雕,塔身为三级六面,每面宽1.15米,塔正面、背面各有板式门,檐部为叠涩密檐,顶为仿木构顶,饰瓦陇、挑角等。古代石刻中,除东魏、北齐造像碑及宋至清碑碣外,会善寺唐碑多而精,诸如《唐敕戒坛碑》,是唐朝帝王敕赐嵩山会善寺琉璃戒坛的唯一物证资料;《道安禅师碑》,刻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宋儋撰文并书丹,书法古朴老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2011-01-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