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鐢ㄦ埛鍚�  瀵嗙爜    娉ㄥ唽浼氬憳 鎵惧洖瀵嗙爜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化遗产知识 >> 浏览郑州
001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02

世界文化遗产 会善寺(2)

2014/1/15 9:57:18 点击数:303 【字体:

观测时,把周公遗留下来的土圭土表更换成了石圭石表,使得周公测景台迄今巍然屹立;二是他和元同律师在嵩山大会善寺“置五佛正思惟戒坛”,具体主持传戒,使会善寺成为当时嵩洛地区的佛教中心,目前戒坛遗址尚存。

    “清冷禅室水,照耀夕阳山……归来余逸兴,月夕媚烟鬟。”古人描写会善寺的诗句都透出了星光的清晖。因道安那颗星,会善寺被皇帝赐名为安国寺;因一行这颗星,会善寺得以成为河南省最早对外开放的三个旅游景点之一。

    嵩山的寺院很多,山上七十二峰,山下七十二寺,但最令人向往的还是会善寺。喜欢会善寺是因为这里高僧辈出。这些人可能被我们的历史学家忽视了,他们在中岳嵩山也没有留下任何清晰的行为印记,但他们以非常简单的生活方式,以自己极高的佛学修养,点亮了嵩山的夜空,成为中国佛教史上一个个耀眼的星座。

    会善寺的地理位置

    会善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嵩山南麓的积翠峰下,极目远眺,此峰高不及诸峰一半,形似佛教经幢的幢顶,可谓“积翠幢盖”。寺外,龙赐清泉,潺潺细流。踏入寺内,两株千年桧柏,笔直挺拔,干粗叶密,直伸蓝天,实为罕见。而山门前的龙柏,躯干老化斑驳,弯曲如龙,昂首吐蕊,栩栩如生。寺外有千年银杏树一株,千年侧柏一株,均高二十余米,围粗四米许。明人吴三乐有首诗,题为《雨过会善寺观茶榜石刻》,其中道:“寺雨人仍过,花香酒故随。寻源行水尽,披雾看山时。树杪闻清馨,苔余认断碑。虎溪僧送客,一笑有相知。”诗中谈到的“苔余认断碑”,我们现在依然能亲历这样的场景,会善寺有碑碣、造像、经幢、塔铭、石柱、佛座及其他众多古石刻。

    会善寺坐北向南。山门面阔5间,进深3间,硬山小灰瓦顶,中3间砌券门,明间门券上嵌长方形横匾书“会善寺”3字,内供白玉阿弥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赠。山门东西两侧各建单间硬山造掖门,后有大雄殿,月台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铁钟1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大雄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有硕大斗拱,为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殿内减柱造,梁架为四椽栿搭牵,用三柱。创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 寺西山坡上原有唐代名僧一行禅师创建的琉璃戒坛,毁于五代,尚存唐代残石柱2根,柱面雕天王像,柱础雕鬼怪神兽。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西南和东南有清代砖塔5座。

    寺内现存的主要碑刻有东魏《中岳嵩阳寺碑》、北齐《会善寺碑》、唐《道安禅师碑》、《会善寺戒坛记》等,具有重要的书法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寺西有唐净藏禅师塔一座。

    2001年06月25日,会善寺作为元至清时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会善寺大殿——元代少有的现存实物建筑

    会善寺大殿系元代建筑,是例证之一,其建筑形制、技术对我国建筑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善寺的附属文物有4座清代砖塔及大量石刻,其中琉璃戒坛和两座阁楼式砖塔尤具价值。楼阁式砖塔是嵩山地区塔类建筑中仅有的建筑类型,造型别致,甚至美观,有较高的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其散存的东魏,北齐时期石刻造像,唐、明、清代碑碣33品(件),以及明代铁钟等文物,亦有较高的艺术,书法与史料价值。会善寺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筒瓦顶,出檐深远,斗拱硕大,造型朴实。外跳五铺作重拱双下昂,模仿宋代做法,昂首下垂,昂的后尾是卡接的假昂尾,没有宋代通昂的实用价值高;角梁的后尾嵌入殿角下的垂柱上面,而不是和相邻的斗拱后尾互相交叉;梁架带有宋代月梁的做法,但表面雕饰粗糙;檩、柱也有同样特点;殿内作减柱造,即当心间减前金柱两根,次间减后金柱两根。梁架为四椽袱搭牵,结构严谨,保存完整。其斗拱、角梁、乳袱、剳牵、丁袱、桔头、丁华抹颏拱等典型做法,均反映了元代建筑技术的重要特征,故在建筑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走进会善寺陈列馆

    在嵩山诸名胜中,佛、儒、道三教鼎立的少林寺、嵩阳书院和中岳庙最为著名,就在这“三点一线”的中点,还有一绝好去处——嵩山会善寺。该寺位于登封市区西北6公里的嵩岳太室山南麓积翠峰下,山环水绕,石笋林立,古迹生辉,宝塔点缀,佛生灵气,动人心绪,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创的早期寺院,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曾是八方众僧云集受戒的著名戒坛,唐代女皇武则天赐佛拜僧的佛教圣地,唐代天文学家、高僧一行弃官出家的名山福地!然往日胜景,多有湮没,幸有寺内陈列馆道尽古刹盛衰。

    “嵩山会善寺历史文化陈列”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名山福地”,反映会善寺是嵩山自然与人文之最佳景观;第二部分“女皇拜僧”,反映会善寺是武则天参禅拜僧之圣地;第三部分“一行管天”,反映高僧一行弃官出家会善寺的历史。

    “名山福地”部分通过板面介绍了寺院的历史沿革:《会善寺记》载该寺创建“始于汉明帝”(公元58年~75年),一般认为“始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499年)。通过沙盘,则全景式再现了寺区自然景观积翠幢盖、石笋闹林、银杏盖天、参天古柏、龙柏奇观、百兽出洞、南观钵盂、远眺“象鼻”等。其中“银杏盖天”,是说寺内外共有银杏树3株,均高20余米,围粗4米许。每当春夏之际,树叶浓密葱绿,犹如一把巨伞遮掩晴空。深秋季节,风清气爽,黄叶满树,果累枝头,山风掠过,落叶散金,坠果撒玉,令人喜爱。“参天古柏”是说寺内古柏60余株,撑起了岁月的风雨沧桑,包容着漫流的历史河谷。其中,大雄殿月台前的两株千年桧柏,均高约30米,围粗2米,笔直挺拔,干粗叶密,直伸蓝天,尤为壮观。它们是勃勃生机的“活文物”,是会善寺千余年历史的实物见证!

    该部分还通过板面、实物、照片展示,尽显会善寺人文景观的丰富多彩:古殿宇、古塔群、古碑刻、古戒坛等无所不有。尤其众所周知的唐代净藏禅师塔,元代大雄宝殿,分别以全国唯一的唐代八角形砖塔和嵩山唯一的元代木结构建筑,成为嵩山历史建筑群乃至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次,寺东柏林内的清代琉璃塔和两座清式楼阁式塔,其质地和造型不仅是嵩山唯一的,而且均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琉璃塔即佛定意公和尚塔,高约10米,周长8.46米,塔形为六角椎底,塔基平面亦为六角形,从造型看,须弥座壸门内嵌花卉、瑞兽等砖雕图案,全用白色釉砖构筑而成。楼阁式砖塔,均高4.5米,塔基平面呈六角形,须弥座壸门内嵌花卉、瑞兽等砖雕,塔身为三级六面,每面宽1.15米,塔正面、背面各有板式门,檐部为叠涩密檐,顶为仿木构顶,饰瓦陇、挑角等。古代石刻中,除东魏、北齐造像碑及宋至清碑碣外,会善寺唐碑多而精,诸如《唐敕戒坛碑》,是唐朝帝王敕赐嵩山会善寺琉璃戒坛的唯一物证资料;《道安禅师碑》,刻于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宋儋撰文并书丹,书法古朴老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2011-01-0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已有 0 条跟帖(点击查看)
用户名: 注册 字数: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
缂冩垹鐝#鏍€�閸忓厖绨幋鎴滄粦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鐎广垺鍩涢張宥呭閺堝秴濮熼弶鈩冾儥娴滅儤澧犻幏娑滀粧娴兼艾鎲冲▔銊ュ斀缁旀瑥鍞撮崗顒€鎲�閸忓秷鐭楁竟鐗堟閹板繗顫嗛崣宥夘洯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閸︽澘娼冮敍锟� 濞屽啿宕¢惇渚€鍎滃鐐茬闁叉垶鎸夌捄锟�305閸欙拷 闁喚绱敍锟�450008
閻絻鐦介敍锟�0371-86663763 娴肩姷婀¢敍锟�0371-86663763 閻㈤潧鐡欓柇顔绘閿涙xhenan163@163.com
鐠炵嵒CP婢讹拷11032303閸欙拷
51La
视窗
loading...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