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他又接着说:“杨靖宇的名字,曾经在东北战场上使日伪军闻之丧胆;而在东北的人民群众中,这三个字却成了抗日的旗帜。的确,爷爷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所走过的道路却是曲折漫长的,也是不平凡和辉煌的。他从河南到东北,无论同国民党反动派斗,还是与日本侵略者战,他都非常坚决、果断和勇敢,而对国家无比的爱,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战士非常关心爱护,特别是,他率领抗日联军战斗于白山黑水之间,先后歼敌18万余人,牵制日本60万关东军不能入关,这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全国的抗日战争,甚至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他的话把记者带入了艰苦卓绝的东北战场和将军满腹棉絮战至最后的场面——
1938年,日军为巩固其战略后方,将关东军的兵力扩大了3倍以上,并以伪蒙军替换作战不积极的伪满军,加强对南满的“大讨伐”。一些非党的山林武装经不起敌人的引诱和艰苦考验而纷纷瓦解或者叛变。杨靖宇率部突围进入长白山区
建立密营,日寇在诱降碰壁后,于1939年冬大雪封山时又展开封锁和“讨伐”。因敌追踪雪地脚印和炊烟,部队又衣食无着,杨靖宇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最后,他自己带领60余人东进,因叛徒出卖,行踪暴露,与敌遭遇,激战后杨靖宇只带两名警卫员突出重围。后被日军封锁在伐木场附近的山中。1940年2月18日,由于断粮数日,两名警卫员下山买粮不幸遇难,敌人从警卫员的遗体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估计杨靖宇就在附近山上,于是加紧封锁各条道路。
坚持了五天后,也就是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意识到警卫员可能已经牺牲,只身一人寻粮,在三道崴子路遇几个打柴人,便请他们代买粮食和棉鞋。不料这几人中有一人是伪满的“牌长”,他回村后马上告密。“讨伐队”迅速开到,将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
据日军的记载称,他们逐步逼近到50米处,不断喊话劝降,对方依然用***还击,讨伐队连续有5人中弹倒下。见生擒无望,日军猛烈开火,对方左腕中弹,***落地,但仍以右手持驳壳枪应战。后被击中胸部,“倒地而命绝”。即使在对方倒地后,日军仍久久不敢进前。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日军根据追踪估算,他断粮已有数日,奇怪他为什么能够在零下20摄氏度的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于是残忍地解剖了杨靖宇将军的遗体,当肠胃切开后,发现里面只有没能消化的树皮、草根、棉絮和青苔,没有一粒粮食。在场的中国护士当场流下眼泪,连日本人也不得不佩服地说:“中国人,是条好汉!”
日本关东军为了庆祝所谓的“胜利”,用铡刀割下杨靖宇将军的头颅送到伪满的“新京”(长春)保存,同时又在杨靖宇殉难处破例举行了纪念仪式和葬礼。
杨靖宇将军壮烈殉国,距今已73年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和民族气节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却深深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杨将军之后的精神家园
现在杨靖宇将军旧居纪念馆的陈列室里,存放着一张杨靖宇将军在开封就读河南第一工业学校时的照片,这是杨靖宇将军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原保存在杨靖宇母亲张君手中,后传给杨靖宇的妻子郭莲,再传给杨靖宇的儿子马从云、儿媳方秀云,辗转20余年直至新中国成立。
用马继民的话说,这是“马家的第一件传家宝”。
那么,第二件呢?
马继民告诉记者:“1958年2月23日,我父亲到靖宇县去祭奠爷爷时,在爷爷殉国的地方专门取了一块桦树皮带回郑州家里,至今仍被母亲珍藏在柜子里,她看一次掉一次泪。这块桦树皮,也是小时候母亲经常用来教育我们兄弟姐妺的……”
由此可见,马家的家训是严厉和十分传统的,难怪方秀云老人和马继民一家三口蜗居在5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一住就是十几年,而不以英雄后代自居,向党和政府伸手,始终保持着低调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据马继民讲,杨靖宇身后仅有一子一女,马从云(也就是方秀云老人的丈夫)是杨
靖宇将军唯一的儿子,他和方秀云育有5个子女,其中三个儿子,两个女儿。
新中国成立后,组织上安排马从云到省委工作,而马从云却想在铁路当一名普通工人,因为他老家在京广铁路边上,他非常羡慕火车司机,就这样,组织上安排马从云到郑州铁路局信阳机务段工作。他工作勤奋,1953年入党,后来先后调任郑州铁路局机关党委干事,郑州铁路局材料厂党委干事。
马从云一生为人耿直,有着很好的口碑。不幸的是,1964年8月,马从云前往江苏镇江施工时,他的肝炎转为肝癌,同年8月23日病故,年仅37岁,被组织安葬在郑州烈士陵园。
马从云去世时,大儿子14岁,大女儿12岁,二女儿8岁,二儿子4岁,小儿子马继民才怀上3个月,家里的重担一下子就全落在方秀云一个人身上。
方秀云告诉记者,她38岁失去丈夫,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把5个孩子拉扯大,让他们都能上学、工作,成家立业。尽管孩子们的爷爷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但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方秀云从来没想过要给国家给政府添麻烦。她糊过纸盒、缝过手套……在20世纪50年代建的36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带着孩子们一直住到1998年拆迁。
杨靖宇的大孙子马继光从小因病失聪,爱人王军是马继光在聋哑学校时的同学,也是残疾人,原来在郑州铁路局工作,现在都已经退休。马继光和王军育有一子,也就是杨靖宇将军的重孙马晨,现在也在铁路部门工作。杨靖宇将军的二孙子马继志,1977年到1981年曾在解放军驻河南某部服役,当兵几个月后,他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因战负伤,并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在部队服役期间,马继志从未提过自己的爷爷是杨靖宇,他认定一切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获得。复员后,马继志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机务北段工作,职业是司机。马继志的爱人程新春在郑州一家棉纺厂工作。马继志有两个儿子,马铖珺和马铖明。
杨靖宇的大孙女马继先是第一批下乡知青,回城后在天津一所中专读书,毕业后被分配到郑州铁路局,后调入郑州铁路局职工技术学院基建科。马继先的爱人谢长春育有一子,其子由于成绩优异,被保送复旦大学读书,后赴美留学深造。
杨靖宇将军的二孙女马继传在20世纪70年代下乡到扶沟县,回城后被分到郑州铁路局工作,其爱人常百顺在郑州铁路局机务南段工作。他们育有两个女儿。
而马继民和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样,都是普通的铁路职工,所不同的是,他多了一份“挂职”——
2005年7月7日,他从靖宇县委书记手上,接过了一份“县长助理”的职责:
——挖掘整理杨靖宇的事迹和精神,以及东北抗联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