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郑州美食 >> 美食访谈 >> 浏览郑州

“郑州老三记”的沧桑之路

2012/10/11 16:55:18 点击数: 【字体:

“郑州老三记”的沧桑之路

“郑州老三记”的沧桑之路

“郑州老三记”的沧桑之路
 
    本报记者 罗和顺 王 婷/文 利宝生/图
      
    合记、老蔡记、葛记、马豫兴鸡鸭店、雪园、西兰轩菜馆,这些早已刻印在老郑州人记忆中的美食品牌,在历史的变迁中留下了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也留下了许多故事。
      
    1922年郑州商业开始繁荣,一时间翠英阁、明月楼、豫顺楼、天福楼、小有天、新春楼、华阳春等一些知名饭店迅速在中原大地崛起,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轰炸机的炮火摧毁了老字号美食的辉煌历程,饮食业逐日萧条。
      
    随着新中国成立,1950年至1957年郑州饮食业再次得到振兴和发展,许多老字号诸如:小有天饭庄、香口饭店、新春楼、合记老乡亲、葛记、京都老蔡 记、马豫兴鸡鸭店、雪园、三味饭店、杏花村等饭店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并于1956年公私合营到郑州市饮食公司。城市的改造、行业的发 展使这些老字号一次次地历经着兴衰,直至目前仅有合记、老蔡记、葛记、马豫兴鸡鸭店、雪园、西兰轩菜馆等几家饭店还飘香于老郑州人的生活圈内。
      
    这里,郑州饮食有限责任公司宣传教育处处长利宝生和我们聊起了郑州老字号的故事。
      
    浓郁醇厚的合记烩面

      
    有业内人士指出,少林拳和郑州的烩面可以并称为郑州的两张名片,到郑州不吃羊肉烩面、不游少林寺就等于没到郑州。
      
    合记烩面 碗碗是精品

      
    利宝生说,从最初的“老乡亲饭店”到现在的“合记”,从0.36元加4两粮票到后来的0.37元、0.39元每碗……到今天如此激烈的竞争;从1942年开业以经营炒菜和泡馍到1967年专营羊肉烩面以来,始终继承发扬中原饮食文化的光荣传统,坚持一锅一碗生产。
      
    1991年合记迁至人民路这一黄金地段,整座楼房建成了具有穆斯林浓郁特色的清真寺式建筑,上挂著名书法家毛秉乾为合记题写的金字招牌,在中原大地上熠 熠生辉,成为郑州市人民路上的一景。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合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6年公司又投资300多万元,再次对合记进行了装修, 合记再一次成为郑州餐饮业一道亮丽的风景。
      
    豫剧的腔 烩面的汤

      
    一只硕大的白瓷海碗端上桌,两个手指宽度的面条被热腾 腾的肉汤淹没着,上面漂着一层红红的辣椒油,绿莹莹的香菜点缀在上面,先喝一口汤,浓郁醇厚,口舌生津。都说,“豫剧的腔,烩面的汤”。吃羊肉烩面的人都 知道烩面的等级高低关键在汤,而汤的好坏又取决于料,而合记烩面近20个品种组成的汤料也赢得了最忠实的食客。
      
    由于合记的影响,烩面风靡全国。导演胡雪扬拍摄了电影《烩面馆》。旅居曼哈顿的郑州人王刚写下了长篇小说《烩面》。这些高品味的宣传使企业信誉不断提高。
      
    唇齿留香老蔡记

      
    蔡记蒸饺的创始人蔡士俊老先生当年为了养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在北京前门外设摊经营蒸饺、馄饨,生意倒还红火。几年后,蔡士俊携家眷回乡途经郑州,见 郑州火车站比较繁荣,就决定在郑州谋生。1919年在西班二街租房经营开店,重操旧业,定名为“京都老蔡记馄饨馆”。蔡士俊去世后,其子蔡永泉继承父业, 生意越做越火,并于1949年迁至德化街继续经营。他不但完全掌握了祖传技艺,而且坚持质量第一,薄利多销,因此,蔡记蒸饺、鸡丝馄饨成为郑有名的风味小 吃品种。
      
    2003年3月15日于原址东侧重新复业。复业后,高朋满座。一位78岁高龄的老先生感慨地说,有生之年还能吃到蔡记蒸饺,真是荣幸。
      
    京都老蔡记是郑州市饮食有限责任公司一家骨干企业,位于郑州市德化街,主要经营蒸饺和鸡丝馄饨。近八十年来,蔡记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 断完善,使其名声大震、享誉中原。其主打品种——蔡记蒸饺1989年被国家商业部授予饮食业优质产品“金鼎奖”称号。1997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华 名小吃”称号,有出门百步外、余香留口中的美誉。
      
    蔡记蒸饺制作颇为讲究,选用猪肉肥三瘦七剁馅,肉馅剁好后,需边打馅边加水,使肉馅上 劲,各种调料也按一定比例,缺一不可;蒸饺皮用半死烫面,经反复揉搓使面团筋韧,再擀成薄皮、装馅捏成柳叶褶,使蒸饺呈月牙形,所以,蔡记蒸饺具有皮薄微 黄、色泽光亮、馅饱透明、造型美观、灌汤流油的特点。朱德、陈毅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到郑州都品尝过蔡记蒸饺。1958年、1959年郑州会议期间,蔡记专 门派人到郑州三所给参加会议的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制作蔡记蒸饺。著名的豫剧大师常香玉、陈素真等艺术家成为老蔡记的常客。
      
    蔡记鸡丝馄饨特别注重制汤,猪腿骨、肥母鸡按比例下锅,保证在经营中汤水浓度始终如一,配料齐全,味道鲜美,与蒸饺配套经营,相得益彰。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蔡记蒸饺又有了新的发展,研究开发了虾仁、姜汁、芹香、木须等品种,形成独具一格的“蔡记蒸饺宴”,并于1996年开展了连锁经营。
责任编辑: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